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這份治污"考卷"的要點,你都抓住了嗎?
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政府工作報告中,“持續推進污染防治”這張特殊的“考卷”,引發會場內外熱議。實際上,這張“考卷”的“答題時間”早已開啟。各地是如何作答的?群眾有哪些獲得感?今年“考卷”的要點你都抓住了嗎?
■考題要點之“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政府工作報告對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劃了重點”。
從2017年起,藍天保衛戰就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道“必答題”。持續發力的效果開始顯現,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說,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3%。
群眾的切身感受印證著藍天保衛戰的成果。剛剛過去的冬日,是河北省邢臺市任縣辛益村村民李志峰過得最舒心、最干凈的一個冬天。去年他家的燃煤鍋爐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壁掛爐。煙霧繚繞、墻面發黑、每天收拾爐渣的日子一去不返。
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學院文學院教授陳鳳珍認為,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要實現空氣質量根本好轉必須動“大手術”,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著力破解“重化圍城”困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考題要點之“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
初春時節,從河南省鶴壁市穿城而過的淇河一片寂靜。淺水處,顆顆鵝卵石宛然入目,河中水清如碧。
淇河之變,是各地持續加強水污染治理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地表水好于Ⅲ類的水體比例同比增長3.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1.6個百分點。
成績可喜,但“答卷”仍在繼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將水、土壤污染防治并列,體現出二者同等重要的地位。“農業生產面源污染仍然存在,我國每年有不低于4000萬噸化肥在上天入地、污染水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說,水污染能看得見,但土壤污染看不見,更需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
李偉說,土壤治理方面要扎實做好土壤環境的監測、調查和統計工作,摸清底數,這有利于因地施策、科學施策。還要加大對與大氣、水、土壤污染緊密相關問題的治理力度,如垃圾圍城、農村環境、農藥和化肥過度投放等突出問題。
■考題要點之“統籌兼顧、標本兼治”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答好生態“考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關鍵是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污染防治要有立體思維和統籌考量。”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建議,做好城市垃圾分類,減少農村面源污染,降低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綜合施策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行動,是最好的回答。”李干杰說,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要聚焦打好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七場標志性戰役。確保污染治理成效能夠確確實實顯現出來,也能夠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