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丨“90后”留美商科生回村種地,變身農民高級農藝師,做全鏈條托管年賺150萬
小孩有幼兒園,如今農田也有了“托管班”。農民將田地交給土地托管公司,既實現了集約化生產經營,又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讓農民豐產又豐收。
膠州市膠萊街道的“90后”小伙李環宇就是“農田托管班”的“班長”。他曾留學美國4年,其間考察了多個農場,后回到家鄉干起全鏈條托管服務,希望把科技化集約型農場的生產模式帶到家鄉。如今,他已是青島市農民高級農藝師,他的公司也被認定為“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他在種田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寬,也帶著村民們一起豐產增收。
李環宇查看無人機內肥料(左)
留美商科生,回村當農民
1993年出生的李環宇,戴著眼鏡,長相斯文,身高一米九多,從外表很難看出他從事農業,但一經交談就能發現他對農業頗為了解。
3月27日上午,李環宇來到麥田里,查看麥子長勢和無人機施肥情況。他將一棵麥苗連根拔起,“今年麥子的長勢還可以,根上沒有菌病。”這塊連片的地有二三百畝,是他流轉的土地之一。今年他流轉兩三千畝土地,還托管了2萬多畝土地。
一旁,59歲的耿文孝和幾位村民正在用鐵鍬將結塊的化肥鏟散,準備裝到無人機艙里,用于無人機施肥作業。耿文孝是膠萊街道閻家屯村村民,他把自家十多畝地流轉給了李環宇,一畝地一年凈收益700元。不用操心自家地后,他開始幫李環宇種地賺錢,“在這一天能賺180元左右。不用出鎮就能干活,一年最少賺三四萬元。”
李環宇查看無人機內肥料
看著在田里忙里忙外的李環宇,你很難想象,他居然從美國留學回來,而且大學學的是商科。李環宇告訴記者,因為父親從事多年農資行業,因此他對農業有一定了解,也對農業感興趣。“2012至2016年,我在美國加州學習,那里有很多集約型的農場,農業的科技化水平較高,當地的農民使用很多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而當時膠州的農民們還在使用較傳統的種植方式,因此我多次到農場參觀學習,想把先進的生產方式帶回國。”李環宇說,他當時在美國學習的是商科,也猶豫過回國后是從事商科相關工作還是回鄉種地。因想實踐所學的知識,回國后,他在青島市的一家外貿公司工作了兩年。但發現自己還是難以割舍對土地的情懷,所以便辭職回村當起了農民。
試水種田,一下損失100多萬
李環宇帶著他的高科技集約型種田夢想回到了膠州。他面對的不僅有父母的堅決反對,還有周邊人的不理解和閑言閑語,但這些都沒動搖他的決心。
李環宇操作無人機
針對膠東半島耕地碎片化、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李環宇創建了青島利邦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借鑒美國大農場管理經驗,創新推出并推廣“測土-配肥-精播-托管”四位一體托管服務模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種地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親身實踐。沒有種地的經驗,怎么可能讓別人放心地把土地給自己托管呢。
李環宇和他的農機
于是,李環宇同時流轉了2000多畝地,開始了他的實踐,沒想到卻因此交了很多學費。“我和父親雖然對種地的各流程熟知,但是并沒有實踐過。當時流轉了一片山坡上的農田,想著有斜坡不存雨水,種的莊稼不容易澇。沒想到那年碰到了暴雨天,雖然地在山坡上,但是種莊稼的地塊如梯田般,我們沒經驗沒挖排水渠,結果地里莊稼全澇死了,損失了大約100多萬元。”
“對賭協議”,贏得農戶信任
剛開始做土地全鏈條托管時,李環宇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做土地托管最大的問題是農戶對我不信任,他們會想我真的能把地種好嗎?”農戶對他的土地托管不放心,一方面是價格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對種植水平存疑。經過李環宇的不斷宣傳,有些農戶發現他的大規模管理確實有價格優勢,選擇把土地的施肥和打藥環節交給他托管。
李環宇為農戶做無人機技術指導
“最初一些農戶將一兩千畝土地交給我施肥和打農藥,也慢慢地有其他人嘗試把土地交給我全鏈條托管,這也成為了我全鏈條托管及取得農戶信任的轉折點。”李環宇介紹,2020年時,膠州市里岔鎮胡家村的農戶段桂坤流轉了200多畝地,交給他托管170畝,自己留了30多畝地。
“我自己留下30多畝地,托管170畝地,兩塊地的收成有個對比,不能讓別人糊弄了自己。”段桂坤說。
“我跟段桂坤達成了一個賭約,如果我給他種的麥子比他自己種的好,他把自己所有的地交給我托管。如果我種的麥子不如他種的,那么給他一定賠償。因為他流轉的土地面積比較大,如果他全部交給我托管,能夠起到輻射帶動作用。”李環宇說,當時這件事成為心頭記掛的一件重要事情,因為當年天氣干旱,不少農戶的小麥大幅減產。
風吹麥浪的日子到了,賭約的結果要揭曉了。段桂坤先收了30多畝地的麥子,曬干后得出了畝產量。“當時我挺緊張的,幾次去測量麥子的濕度,比段桂坤晚收了三四天。最后經過測算,我種的畝產是585斤,段桂坤的畝產是480多斤。”李環宇說,“我種的麥子畝產比他的多100斤左右.當年天氣對麥子的成長不利,我種的麥子畝產量在當地算高的了。”因此,段桂坤當場就表示要把自己朋友和其他散戶的土地都交給李環宇托管,這樣農戶們就可以專心干其他的事情了。
年賺150余萬元,帶動周邊農戶豐產增收
聯合收割機、旋耕機、拖拉機、播種機、翻轉犁、小麥收割機、飛防無人機……在李環宇存放農機的倉庫里,一共有近50臺各式各樣的農業機械。“這些機器能夠滿足托管土地的耕、種、管、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購買了農機的機手,也可以加入到我們的土地托管服務中。”僅這一項,李環宇就為13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1990年出生的王振強從2018年開始加入到李環宇的公司,“之前我是做農資銷售的,當時看李總做了土地托管,感覺這一塊有前景。我就開始加入學習各種農機,跟著一季玉米種植的流程,差不多用了半年就學會了。會農機操作后,收入明顯提高了,一年能賺10多萬元,對農業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環宇介紹播種機
為何會有大量村民愿意將自己的土地交給李環宇托管?“因為能節本增效,交給我托管能比農戶自己種收益高。拿生產環節舉例,因為可以對土地連片管理,用無人機統一做飛防,能夠提高糧食產量。銷售環節可以與糧商談價格,比散戶賣糧每斤能增加幾分錢。”如今李環宇的公司通過全鏈條托管等服務,在青島地區累計全托管或半托管耕地超過10萬畝,實現土地集中種植管理、產品集中銷售,畝均增收160元以上,畝均種植成本下降40元。7年累計帶動800余戶農戶增產增收300萬元以上。
回村當農民,既讓李環宇帶動了村民致富,也讓他獲得了經濟收益。“因為每年糧食價格有波動,所以種糧每年收入并不穩定。從我成立公司以來,年均凈收入150萬余元,7年收入1000余萬元。”
不斷引入新科技,獲評“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
實現科技化種地,是李環宇這些年一直奮斗的目標,他不斷引入各種科技設備,提升農業生產科技化的含量。
為了完善農業產業鏈,他投資建設了糧食烘干倉儲中心,配備了日處理300噸的烘干設備。這一舉措有效破解了陰雨天氣導致的糧食霉變難題,保障了糧食質量。
李環宇查看麥子長勢和病蟲害情況
他還在膠州首推“云端農場”管理模式,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300畝實驗農場的溫濕度、墑情等數據,畝均成本降低10元。
秸稈處理一直是農業生產中的難題。李環宇創新實施“小麥秸稈打捆堆肥+玉米青貯回收”模式,開發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利用技術。2021年膠州旱災期間,免費為農戶提供玉米青貯服務,幫助83戶農民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目前,相關技術已在青島地區廣泛推廣應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還與中化現代農業等企業合作,建立了2萬畝優質麥訂單生產基地,實現了優質優價收購。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帶動農戶畝均增收200元。
在工作之余,李環宇還免費教授學員無人機飛防技術。39歲的高建興就是受益學員之一,高建興之前就會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靠幫農戶收糧食賺錢。“在這里培訓學習了無人機,覺得它在噴灑農藥及施肥上能有很大前景。學會了后,2018年就買了一臺,到現在已經是第三架無人機了。靠著無人機一年就能賺10多萬元,農忙時一天就能賺5000多元,一天最多能給1000畝地做飛防。”
2022年李環宇的公司被評選認定為“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承接起高素質農民培訓,李環宇也作為農業講師走向田間地頭講解知識,到他公司培訓基地學習交流的人數累計已達1300余人次。而他自己也在2023年獲評農民高級農藝師,2024年獲評齊魯鄉村之星,在田間追夢的路上越走越遠。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 半島V視 | 90萬土石方的大工地如何春季不揚塵?看這所在建醫院全副武裝!
- 青島故事|把婆婆的農家宴爆改成多元化家庭農場,90后外來媳婦成為創業明星
- 青島故事|90后夫妻把荒廢村莊“爆改”成露營基地,帶動周邊鄉村發展
- 青島故事|帥!90后空保隊長下班路上變身“滅火隊長”,率眾人撲滅火災
- 半島時評|給我破!150億的“哪吒現象”
- 青島故事|火爆全網的“飛刀女孩”,曾來青拜師學藝!90后教練揭秘來了
- 《哪吒2》票房超9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90億電影
- 青島今年實施普通國省道大中修項目150公里,創建“養護提質樣板路”260公里
- 15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余個崗位!即墨區春風送崗“職”等你來
- 俄羅斯與烏克蘭互換150名被俘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