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省級非遺劉氏泥塑傳承百年,00后“守”藝人打造指尖上的哪吒
黑眼圈、丸子頭、標志性的微笑……2月22日,位于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的省級非遺劉氏泥塑工作坊里,第五代傳承人劉暢正和父親、叔叔、嬸嬸們一起制作哪吒泥塑。在兩代“守”藝人的共同努力下,百年非遺正積極擁抱當代IP,讓傳統手工藝品更廣泛地走進老百姓的視野。
劉暢
“今年我們推出的哪吒系列泥塑作品,其實是一種致敬。”24歲的劉暢表示,哪吒是今年最火的IP形象,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創新而煥發生命力的成功典范。劉暢認為,哪吒的電影形象塑造以及創作團隊的精神是所有非遺人學習的榜樣,作為家族手藝的第五代傳承人,00后的他敏銳地把握住今年的這一大熱電影主題IP,和家中“第四代”長輩們共同創作出哪吒泥塑,并在此前的城陽區第三十屆民間藝術展演活動中亮相,受到了許多市民的關注與喜愛。
劉暢和嬸嬸(左一)、叔叔(左二)、父親(左四)一起創作泥塑。
“劉氏泥塑起源于清代末期,2016年正式申報成為山東省級非遺。”在劉暢的記憶里,從小他的祖父就用小小的泥巴制作出了千變萬化的泥塑作品。長大后,劉暢慢慢覺得,家族代代傳承的這項技藝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需要更好地發揚光大。兩年前,他正式著手參與泥塑制作,成為了新一代的傳承人。“大學期間我學的是管理方面的專業。”劉暢說,剛開始接觸家里的非遺項目,覺得自己更應該從事“管理”工作,漸漸看到自己的父親、叔叔、姑姑等長輩們夜以繼日地投身創作,那種堅持與執著的精神感動了他,讓他也能沉下心來學習技藝與動手創作。
劉暢在為哪吒泥塑上色。
劉氏泥塑主題豐富,作品形象傳神。“進行泥塑時,我們會選用本地的細泥,經過處理后先制作出作品大概的形狀,再細致地進行塑形,然后經過風干、上色等一道道工序后,完成最后的創作。”在劉暢的眼里,泥塑創作需要多上手練習,同時要多觀察生活。“做到傳神逼真,一定要關注細節,經常要對著一塊泥巴反復調整。”劉暢指著哪吒泥塑的黑色丸子頭介紹說,為了讓作品的頭發能像電影中那樣有光澤感,需要將顏色調稀一些,耐心地反復多次上色,同時要保證作品全身顏色的和諧統一。創作過程中,他還會結合AI等相關應用軟件,用數字技術幫助其實現創作意圖。
惟妙惟肖的哪吒泥塑
“傳承,并不是要把藝術品鎖在博物館里,而是讓老祖宗的手藝活在煙火氣中。”作為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劉暢希望通過這次哪吒泥塑嘗試,探索將當代IP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作模式,未來再通過精進手藝、開拓思路,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接觸到富有時代氣息的傳統手工藝品。
等待上色的哪吒泥塑。
劉暢在為哪吒泥塑上色。
創作中,劉暢會通過網絡及AI軟件獲取靈感。
劉氏泥塑創作題材豐富。
傳統的人物主題泥塑
傳統的娃娃主題泥塑
蛇年主題泥塑
原色泥塑體現著泥土本身的色澤質感。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