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青島地鐵累計運送乘客677萬人次
半島網2月6日訊(記者 梁湘 通訊員 王柳 吳雪 宋曉彤 于倩倩 徐琳 崔迅兒 楊杰)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青島地鐵累計運送乘客677萬人次,公共交通分擔率過半,不僅織密了市民返鄉出游的“幸福網”,更以軌道交通之力助推城市文旅經濟煥發新活力。延時運營、救助乘客、綠波暢達、暖心服務......春節期間,一座城市的溫情,也藏在青島地鐵的這些細節里。
“多守候82分鐘”拓寬乘客歸家路
面對返鄉、出游、探親“三流疊加”的春運考驗,青島地鐵精準施策,通過高峰時段運力提升20%、首次實施春運期間延時運營等創新舉措,確保運輸服務“不斷檔”。1號線、3號線、2號線作為客流“主力軍”,分別以約214萬、132萬、125萬人次客運量扛起運輸重任。
車站乘客絡繹不絕
地鐵青島北站、青島站等樞紐車站作為“交通門戶”,累計客運量分別達62萬人次、40萬人次,有效助力文旅經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節,青島地鐵通過國際郵輪港、輪渡與水路運輸銜接,首次實現了海陸空各類交通方式的全覆蓋,串起膠東國際機場與國際郵輪港兩大國際化交通門戶。
青島地鐵今年首次在春運開展延時運營,延時銜接青島北站、青島站、膠東機場等交通主要樞紐,以“多守候82分鐘”的誠意延長乘客歸家之路的“溫暖半徑”。延時后,每日青島站、青島北站增加覆蓋11列次,膠東機場增加覆蓋9架次,覆蓋程度均創歷年春運新高,目前已累計增加服務6萬名乘客。
軌道交通“一小時生活圈”重構文旅新版圖
“小時候,每次過年父母都騎著自行車帶我來逛糖球會。現在有了孩子,我也帶他過來玩,只不過換成地鐵出行,更便捷也更舒適了!”走出中山路站外,市民李先生一家四口來到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孩子們正興奮地左顧右盼,手里緊緊攥著剛買的糖球。
中山路站出站乘客
這個春節,中山路站日均客流增長2.5倍,印證著軌道交通對老城復興的強勁帶動。毗鄰車站的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以“傳統民俗+國潮時尚”的創新表達,吸引市民游客紛至沓來。地鐵線網猶如“文化絲帶”,將歷史城區、濱海景觀、現代商圈串聯成珠,讓“乘著地鐵逛青島”成為文旅新時尚。
除大鮑島外,棧橋上空飛舞的海鷗,夜幕下浮山灣燈光秀以及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都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鄰近景點的中山路、青島站、五四廣場、燕兒島路、浮山所、人民會堂等熱門站點累計承運乘客人數近130萬人次。軌道交通正以“一小時生活圈”的集聚效應,重構城市文旅經濟新版圖。
“無論大事小事,他們都能當自己的事辦”
“無論大事小事,他們的工作人員都能當自己的事辦。”
“青島地鐵的服務真的沒得說。”
春節期間,一封發布在某社交平臺上的感謝信引起了不少網友對青島地鐵服務的連連好評。起因是外地游客來青游玩時,因腿腳不便向遼陽東路站工作人員尋求幫助,員工不僅提供輪椅等設備,還全程愛心接力護送,直至將乘客送到住處。這份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一家人對青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帖子一經發出,評論區秒變“夸夸群”,優質服務得到廣大市民乘客的一致認可。
一名6旬老人在長沙路站出站時因身體不適突然倒地不起,車站工作人員及時伸出援手,在站外冒著低溫,脫下棉衣蓋在老人身上為其取暖,貼心的服務讓老人感動不已,在康復后聯系媒體記者向員工送去了感謝……除此以外,地鐵人的身影還活躍在社會每個角落:串門拜年時從著火的鄰居家搬出四個煤氣罐,下班路上撲滅山坡火災……春節期間,十余名員工累計參與滅火四次,用專業的能力和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車站員工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幫助
服務品質是城市文明的縮影。春節期間,青島地鐵推出“綠波暢達”、行李打包、無障礙服務等全流程便民舉措,累計為1.6萬人次提供特色服務,收獲百余件乘客表揚。從外籍游客的貼心指引到趕車旅客的“綠色通道”,從春節主題廣播的聲聲祝福到車站員工的笑靨如花,地鐵空間化作傳遞城市溫度的“會客廳”,讓“暢達幸福”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從交通動脈到經濟走廊,從出行工具到文化載體,青島地鐵的春運答卷,彰顯著城市治理的智慧與溫度。當飛馳的列車載著萬家燈火駛向春天,這條地下長龍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推動城市能級躍升的強勁引擎,見證著青島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征程中闊步前行。
此外,記者了解到,2月13-15日(正月十六至十八),青島地鐵將繼續延長1、3號線及8號線機場直達列車運營時間,守護乘客出行路。延時期間,1、3、8號線各站首末車時刻表見文末,其他線路各站首末車時間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