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冬游青島·探大集|年畫泥牛搶“C位”,海鮮四小天王爭“霸主”!上馬大“吉”年味濃

2024-12-27 13:42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10409) 掃描到手機

這里不僅匯聚了膠州灣的肥美海鮮,有著讓市民惦念穿越半座城來找尋的“海鮮四小天王”,還有著琳瑯滿目的年貨,眾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

12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城陽區海岙中路106號的上馬大集,當天是農歷二十三,逢農歷三、八開集的上馬大集在這一天再次聚起滿滿的人氣。

從中山路提桶趕來,就奔著集上的特色小海鮮

豎版的“上馬大‘吉’”四個大字高高聳立在大集的入口。早上8點左右,透過圍墻就能看到上馬大集琳瑯滿目的商品一道道有序擺放,大集上人山人海,吆喝聲此起彼伏。上馬大集自清康熙年間開始繁榮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在大集的外圍,磚紅色的墻體配上俏皮的話語,訴說著上馬大集的歷史文化底蘊。“國潮”元素彩繪、大集地標、主題斑馬線前,很多年輕人在此打卡。

一進大集,就能看到火紅的對聯擺在顯眼的位置,鑲著金邊兒的福字閃閃發光,大張大張的年畫鋪滿地,洋溢著喜慶的氣氛,預示著年越來越近了。“隨便看、隨便拍、有問必答”,攤主大聲吆喝著。“大叔大姨們的情緒價值給得很滿,人這么樸實,東西也不會太差。”前來趕集的顧客說轉幾圈下來心情特別放松,就是啥也不買也開心。

繼續往里走,新鮮蔬菜、水果、干果、海鮮應有盡有,成車的水果,先嘗后買。

才上午9點不到,不少人已經大包小包,滿載而歸。“本來只是想來買點水果和蔬菜,結果一下買了20多樣東西,一算才花了二百出頭。”一位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告訴記者,她是剛搬來附近不久,幾個早市都轉遍了,發現大集上的東西更加新鮮實惠。

今年70多歲的祁大爺身體依舊健朗,提了兩個大桶,乘著地鐵倒公交從中山路來到大集上囤貨。“這兩個大桶是用來盛海鮮的,”大爺說,“上馬海鮮新鮮肥美,種類豐富。鲅魚、臭鱸魚是這個大集上的特色,泥螞、末貨、蠔艮、海沙子是上馬大集獨有的海鮮四小天王。”裝進桶里的大蝦還是活蹦亂跳的,大爺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心里很恣!”大爺告訴記者,他是專程來置辦年貨的,而來上馬大集買海鮮,這是他每年置辦年貨必不可少的儀式感。

上馬大集的位置靠近紅島、河套、棘洪灘,集上的海貨尤為豐富,海蠣子、蛤蜊、魷魚又新鮮又便宜,尤其是進了臘月門兒,市區不少人專程過來買海鮮。大集周邊有大型免費停車場,也有多條公交線路可以直達。

“我今天過來同時買了海蠣子、蛤蜊、蠣蝦,花了才不到100元。”一位拎著大袋小袋的當地的居民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終于找到了,奶奶買個回去給你蒸饅頭吃。”一位推著小孫子的奶奶在一堆面食榼子前停下來。“這種木板結實抗造”,一對中年夫婦拿起一張面板左右端詳……除了瓜果蔬菜和海鮮,大集上的年貨工具,像榼子、竹籃、面板等也特別受歡迎。

集沒結束就已銷售一空,外地特色小吃受歡迎

“看好哪根隨便拿。”比人還高不少的廣西甘蔗20元一根可以現場榨汁,熱氣騰騰的糖炒栗子在烤爐里轉動著,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還有鮮榨香油、現炒瓜子、現炸爆米花……濃郁的人間煙火氣在大集上蒸騰著。記者看到在上馬大集上很多攤主都是現做現賣,制作過程透明,讓人吃得熱乎、買得放心。

在大集上還能吃到不少新鮮出爐的外地小吃。今年將近50歲的丁大叔和妻子在大集上賣起河南特色小吃“蔥花油餅”。一個裹著蔥花的面團沒幾下就在丁大叔的搟面杖下變成一張又大又薄的餅,均勻平整。看似簡單卻是個力氣活兒,更要掌握好力度。妻子就在攤位前一邊售賣一邊烙餅、調料。“進了臘月就會更忙活了”,李大叔說。

“燒餅還有嗎?”“還得是剛出爐的好吃,肉都不換。”來自菏澤的李大叔馬上要50歲了,在上馬大集上賣吊爐燒餅已經七八個年頭了。據李大叔介紹,這是他們家鄉菏澤的特色小吃,內心一點點鹽味兒,配上孜然粒,在表面涂抹少量蜂蜜,蘸上滿滿的白芝麻開始放進爐。來這里的回頭客比較多,一天賣到500元錢不成問題。當天還沒有到下集的時間,夫妻倆的食材已經空了,有的顧客只能遺憾地下次再來了。

“一天賺個千八百塊”,東北小伙大集找到致富經

記者看到在大集的中央,海鮮燴餅人氣特別旺,里里外外圍了很多客人,棚子里已經坐不下了,很多客人就坐到棚子外面,但這絲毫沒影響他們品味海鮮燴餅的心情。

15元一份的海鮮燴餅中有海鮮、有肉片、有蔬菜、餅的份量也很足。逛幾圈大集下來來這里吃碗熱氣騰騰的海鮮燴餅,歇歇腳,很是滿足。

攤主是位39歲的小伙,來自東北,性格樂觀、直爽,干起活兒來很是利索。就地支起兩三個鍋,一碗海鮮燴餅大約需要個七八分鐘。

“從去年開始,我和姐姐在大集上租了個攤位,早上賣餛飩,中午賣海鮮燴餅。”攤主一邊燴餅一邊對記者說,來他這里吃飯的各種人都有,主要是圖個熱鬧和方便。不管是賣貨的,還是來趕集的,早餐和午餐都能解決了。

“我就在這大集上賣炒貨,早上支好攤,然后和伙計輪流過來吃碗餛飩,中午又來吃碗海鮮燴餅,很方便,還實惠。大冷天的也能吃上熱乎乎的家常飯。”一位顧客邊吃邊對記者說。

“一開始干的時候親戚朋友都在觀望,到底能不能行?我也沒有底,就是硬著頭皮干,餛飩都是自己包的,半夜就開始起來包。”堅持了一段時間,他做的餛飩和海鮮燴餅慢慢地得到了認可,生意越來越好。從前觀望的親戚朋友也來取經,“沒想到還真能成”。

下午兩三點,趕集的人陸陸續續散了,他帶來的食材也都用完了。“我每次凌晨兩三點就從家出發了,幾乎是最后一個離開。去了成本,一天差不多也能賺個千八百塊。”攤主一邊拆著棚子一邊告訴記者。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