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提取出我國第一滴磷蝦油!青島南極磷蝦科研實力在全國拔得頭籌

2024-12-25 21:25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70053) 掃描到手機

打造“藍色糧倉”,儲量10億噸、蛋白含量60%的南極磷蝦無疑是一個絕佳選項。在各國競相爭奪這一資源的當下,我國發展好南極磷蝦產業的意義不言自明。

山東在全國擁有最完整的磷蝦科研、捕撈、生產產業鏈,而青島基于其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圍繞磷蝦的研究實力雄勁、百花齊放,在全國拔得頭籌。自2009年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至今已經15年,15年來,從我國首次進行南極磷蝦探捕,到提取出我國第一滴南極磷蝦油,到破譯南極磷蝦基因組圖譜,再到本月初剛剛成立的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南極磷蝦專委會,處處都有青島科研人員的身影,他們共同建立起了青島在南極磷蝦科研領域的獨有坐標。

親歷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

提取出我國第一滴磷蝦油

“這是我們剛剛提取的磷蝦油,你看,多漂亮。”12月24日,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動物生物學研究室內,該校生命學院教授姜國良拿著燒瓶,指著紅色的液體對記者說。

他們采用的是最常規的磷蝦油提取方法——乙醇提純法,“簡單來說,就是將鮮蝦或蝦粉倒入乙醇中,乙醇將蝦的油脂溶解出來,經過過濾凈化,再將酒精揮發出來,就能得到磷蝦油。”別看說得輕巧,這可是一個考驗技術操作的過程,如果把握不好,可能提不出磷蝦油,或者提取率很低。

這一試驗的雛形還要追溯到2009年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時。

2009年9月,我國正式啟動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當時,全國共有8名專家隨船出征南極,青島有4位,姜國良是唯一一位教授,其余3位是研究生。

“當時專項征用了兩艘大型遠洋漁業拖網船赴南極漁場探捕南極磷蝦,我乘坐的是遼寧遠洋漁業公司的漁船,當時咱們國家還沒有專門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姜國良回憶。

“我國對南極磷蝦的開發,實際上是在本世紀初才開始的,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國外就有好幾個國家開始對南極磷蝦資源進行規模化開發。”姜國良教授補充道。由于我國首次南極探捕沒有經驗,而國外的數據又不能為我所用,“我們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一點點‘跑方格’(站位)。”姜國良笑著說。

2009年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中收獲的磷蝦

歷時近3個月,項目團隊對南極48.1區和48.2區全部探測完畢,完成了93個站位的綜合調查項目,捕撈磷蝦1956噸,雖然相較于現在我國每年10萬噸左右的磷蝦捕撈量來說,這是個小數字,但卻為我國取得了在南極磷蝦漁場、生物資源、海域環境、漁具改進和捕撈方法、南極磷蝦加工等方面寶貴的第一手現場探捕資料。

2009年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共捕撈磷蝦1956噸

姜國良介紹,在船上科研人員建起了臨時實驗室,每網南極磷蝦都要取樣留存和冷凍保存,同時開展保鮮技術和磷蝦油提取、磷蝦蛋白、酶和甲殼素提取技術的初步研究和簡單分析。

“當時,我經常和我國南極磷蝦首次探捕海上總指揮、遼寧遠洋李橋總經理,一邊吃著活的南極磷蝦,一邊討論著南極磷蝦的未來開發。”姜國良笑著回憶道,也因為那一次的機緣,2010年起,遼寧遠洋公司每年捕撈的南極磷蝦運抵國內后,第一時間會送一批到他所在的實驗室,確保南極磷蝦實驗的持續進行。

姜國良(中)和團隊成員

2012年,歷經3年、上萬次試驗,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動物生物學研究室提煉出我國第一滴南極磷蝦油,并于當年在濟南完成了中試,且產品成功出口海外。

姜國良向記者展示起提取的磷蝦油

九下南極,為南極磷蝦做“人口普查”

在姜國良從南極回來的第二年,2010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黃海所”)副研究員王新良以國家觀察員、科研人員雙重身份跟隨我國第二次南極磷蝦探捕項目前往南極,開啟了他的首次南極磷蝦考察之旅。

姜國良在提取磷蝦油

今年4月,在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我國首次實現在南極布放生態潛標,實現了對南極磷蝦的長周期探測。在此次任務中,作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科學委員會聲學調查與分析方法工作組(WG-ASAM)聯合召集人,王新良完成了他的第9次南極磷蝦科學考察任務。

12月13日,在到處貼滿南極地圖、充滿南極磷蝦元素的辦公室里,王新良向記者講述著他的“探蝦之旅”。

“這是我國進行南極磷蝦考察、捕撈的主要作業區域,這里的磷蝦生物量達6000多萬噸,是南極磷蝦生物量最高的海域。”指著印有南極地圖的鼠標墊上南極半島附近的一個海域,王新良說,這里被稱為捕撈區48.1區。

在我國第二次南極磷蝦探捕項目中,全國共3位科研人員隨船,王新良是青島唯一一位,他的主要任務是利用科學探魚儀運用聲納技術進行磷蝦資源分布調查。

利用科學探魚儀,科研人員可以“聽聲辯位”,用回聲數據,可以對南極磷蝦的資源,做分布區域、分布深度和資源量的評估。“來了解這個區域的內磷蝦有多少‘小孩’、多少‘成人’,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就像對該區域內的南極磷蝦進行‘人口普查’一樣。”

這樣的“人口普查”每年都要做,科研人員將獲取的南極磷蝦數據,提供給漁船使其能更好安排生產。此外,也會將數據提供給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以便其更好地制定國際管理措施,制定捕撈限額等。

到2012年,我國在南極磷蝦探捕規模上有所增加,作業漁船從2艘發展到5艘,探捕站點從93個擴大到107個,探捕調查總面積增加了2萬平方海里。

海洋裝備是進行海洋開發的基礎和保障。隨著我國逐漸重視南極磷蝦漁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國家支持漁業公司在漁船裝配科學探魚儀。2013年開始,我國越來越多漁船安裝了科學探魚儀,使得大量來自漁船的數據“變廢為寶”,開展磷蝦資源調查的渠道大大增加。

2021年王新良跟隨南極科學考察前往南極進行南極磷蝦調查

“通過多年持續調查,我們大致掌握了南極磷蝦資源量的變動規律。”王新良說,2013年到2019年南極磷蝦資源處于上升趨勢,2019年后,有所下降。南極磷蝦資源總量隨時間呈現波浪曲線變化,變動周期約為5年。

九下南極,王新良每次去都對南極有不一樣的感受,現在已經沒有最初去南極時見到冰天雪地的興奮了,更多的是熟悉感,每年要在南極待3個月的他,“哪次沒去就會想念。”

“海洋生態調查需要多年持續的數據積累,這也為極地保護、海洋生物保護提供數據支撐。”王新良就像南極候鳥一樣,每到漁季,就要“飛”到南極,去觀察那里的磷蝦資源。

南極磷蝦粉高值化綜合利用率可達60%

在捕獲南極磷蝦并加工成磷蝦粉后,要想將寶貴的生物資源轉化為實際的產品,這中間南極磷蝦綜合利用加工技術研究必不可少,這就不得不提到黃海所研究員冷凱良。

冷凱良專注于海洋生物資源加工與綜合利用,“雖然南極磷蝦資源量相對巨大,但并不是取之不盡,這就需要在現有情況下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磷蝦資源。”自2012年起,冷凱良帶領團隊著手開展南極磷蝦脂質和蛋白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2009年我國首次南極磷蝦探捕,姜國良(右)隨船前往南極

黃海所食工室漁業新資源加工與綜合利用團隊副研究員苗鈞魁介紹,南極磷蝦精深加工主要針對南極磷蝦粉,首先從磷蝦粉中提取磷蝦油,再將提油后的脫脂磷蝦粉通過酶解制備成小分子磷蝦蛋白肽,蛋白提取后的磷蝦殼可作為殼聚糖、殼寡糖的生產原料進一步加工利用。“這樣就能實現磷蝦資源的全利用。”苗鈞魁說,目前團隊已經實現磷蝦脂質和蛋白的高值化綜合利用,完成了生產技術開發及成果轉化,也正在對磷蝦殼綠色酶法制備工藝進行研究。

“目前對南極磷蝦高值化綜合利用率達60%左右。”苗鈞魁說,部分企業產品和生產技術水平已實現與國際企業并跑。

作為海洋科創之城,青島在南極磷蝦科研方面的成果不勝枚舉。202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領銜破譯了國際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動物基因組圖譜——南極磷蝦基因組圖譜,揭示了南極磷蝦適應極端環境和群體歷史演化的分子基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對南極磷蝦進行生物學研究,揭示其在自然環境下存在負生長……這些科研力量共同奠定了青島在南極磷蝦科研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同時為青島發展磷蝦產業、深耕海洋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山東海洋強省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支撐。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