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觀察丨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經濟大省山東如何勇挑大梁
◎向綠向新,沿黃“朋友圈”再擴容
山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緊緊扭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一基準線,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沿黃九市累計壓減整合煉鋼產能1110萬噸、電解鋁產能321萬噸、煉油產能2280萬噸。1—11月,全省“四新”經濟投資增長7.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8.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4%,增速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5.7個百分點。
◎挺進深藍,向大海要發展潛能
今年以來,山東海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上半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8344億元,同比增長6.1%;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3767億元,增長6.9%。海洋傳統產業穩中有升,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家,總數達72家,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國首位。海洋新興產業加速培育,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
◎深耕“三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今年以來,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加快推動齊魯樣板提檔升級。這其中,山東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為頭等大事,全面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同時,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挖掘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等生產潛力。
戰略疊加,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高昂
山東把握發展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全年糧食總產量1142.04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41個行業中40個實現增長;大汛之年無大災,安全平穩度汛期;黃河干流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
山東是唯一沿黃達海省份,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國、鄉村振興等多重國家戰略在這里交匯疊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落實重大國家戰略,使命重大、責任重大、意義重大。回首這一年,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方位、多層次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民共同富裕,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更加凸顯。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比亞迪智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基地項目。
黃河兩岸,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愛旭股份是全球光伏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這片正在建設中的廠區,致力于打造全球“規模、技術雙第一”的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投產后,當年可實現新增營收40億元。
在淄博,中國石化齊魯石化魯油魯煉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已開工建設。“魯油魯煉項目是山東省石化產業規劃布局的先手棋、當頭炮,建成后,將有力帶動淄博市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為山東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動我國石化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齊魯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李剛介紹。
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一批批項目漸次落地,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注入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山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緊緊扭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一基準線,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沿黃九市累計壓減整合煉鋼產能1110萬噸、電解鋁產能321萬噸、煉油產能2280萬噸。1—11月,全省“四新”經濟投資增長7.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8.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4%,增速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5.7個百分點。
一條母親河串起沿黃九省區。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立足流域所需、本地所能,山東充分發揮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積極主動開展黃河流域省際交流合作,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去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運營,濟南、鄭州一線的交通互聯互通邁進一大步,沿線城市間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我們通過深化‘鏈式思維’,實現有效的‘筑鏈’‘強鏈’‘延鏈’。寧陽縣辰信集團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合作,成功打造‘中國鋼球產業鏈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推動鋼球產業向智能制造邁進、向綠色高端升級。”泰安市市長李蘭祥介紹。12月11日,山東、河南兩省召開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第一次聯席會議,簽署系列戰略發展合作協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魯豫毗鄰地區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打造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新樣板。
在山東綿延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26個大小不一的港口次第排開。山東港口煙臺港是其中之一。
11月下旬,“韋立世界”貨輪卸下18.3萬噸幾內亞鋁土礦后,利用返程空艙搭載3.4萬噸工程車輛及建材重返非洲。至此,山東港口煙臺港中非件雜貨班輪年發運量突破300萬噸大關,創航線開通以來歷史新高。目前,煙臺港中非件雜貨班輪航線已通達幾內亞、坦桑尼亞、南非、納米比亞等20余個非洲國家,累計完成對非件雜貨班輪發運400余艘次,發運總量近900萬噸。
8月6日,在山東港口煙臺港,滾裝船在裝運外貿車輛。
從過去“一群港”到如今“港口群”,整合后的山東海洋港口群已成為我國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重要交通樞紐。今年上半年,全省港口新增海運外貿航線13條,總數達255條,居我國北方港口首位。
從港口一隅放眼全省,山東最大的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海洋。“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7018.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十四五’以來增長30.7%,海洋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趙曉暉介紹。
海洋產業是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支撐。這其中,海工裝備分外吸睛。11月28日,全球最大變質巖潛山油田渤中26-6油田開發項目(一期)中心平臺在渤海南部海域完成浮托安裝。“該中心平臺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3層8腿多功能綜合海洋油氣平臺,相當于8層居民樓,包括生產分離器、段塞流捕集器、閃蒸汽壓縮機等160余臺套生產設備及一座可以容納60人的生活樓。”平臺建造方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龔海潮介紹,中心平臺僅管線總長度就達35000米,超過北京二環快速路的總長。
今年以來,山東海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上半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8344億元,同比增長6.1%;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3767億元,增長6.9%。海洋傳統產業穩中有升,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家,總數達72家,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國首位。海洋新興產業加速培育,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
1142.04億斤!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2024年糧食產量數據顯示,山東全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同比增加10.98億斤、增長0.97%,居全國第三位,已連續4年站上1100億斤新臺階。
今年以來,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加快推動齊魯樣板提檔升級。這其中,山東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為頭等大事,全面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同時,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挖掘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等生產潛力。
濰坊市坊子區洼里村的玉泉洼聯合社采用“智能種植床”技術,把葉菜生產周期縮短至22天,一年可采收葉菜16茬,土地畝產值高達100萬元。
“雖然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但咱們這大棚里的西紅柿依然色澤鮮亮、酸甜可口,每天能賣出去將近2000斤呢!”12月20日一大早,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田甜合作社的種植大棚里已是一片忙碌,種植人員馬守敬正和其他社員一起將新鮮的西紅柿采摘并裝筐,準備運往訂單超市。
今年,田甜合作社成員多次外出考察,最終確定種植草莓西紅柿等特色品種果蔬。“黨支部全程參與把關合作社發展方向、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等工作,黨員聯戶包幫,社員做好田間管理,按合作社章程享受分紅。”東城街道田莊村黨支部書記馬建民介紹,以當前種植的草莓西紅柿為例,預計畝產達7000到8000余斤,帶動就業50余人,實現村集體增收16萬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火爆出圈的“村超”足球賽,熱血沸騰的“村BA”籃球賽,精彩熱辣的廣場舞大賽,如火如荼的鄉村馬拉松……在山東,一場場“村味”十足的文化體育賽事,豐富著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著村民的精神風貌;“村村有好戲”、黃河大集等鄉村文化活動品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來到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在沂水縣,游客沿著寬闊潔凈的“四好農村路”沂蒙二路駕車慢游,沿途既可體驗沂蒙風情,也能親近田園。以村美、路美、水美、田美、院美為標桿,沂水先后開展了“我的家鄉我建設”、路域環境綜合提升、“綠滿沂蒙花滿村”等整治活動,村莊凈起來,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
從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再到農村公共服務提質提效,山東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鄉村煥新顏、農民笑顏開,廣袤鄉村展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大眾新聞記者 陳曉婉 毛鑫鑫 李廣寅 張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