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勺菜顯示克重,還能監測飲食結構!瞧,青島首個智能助老食堂長這樣
全市首個智能助老食堂,老人都來“恣兒了”;公益+市場化,助老食堂可提供一日三餐……
12月12日下午,青島市民政局舉辦2024年人民群眾“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帶領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專家學者、機關干部分別來到羅湖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同和路社區養老服務站、辛家莊社區養老服務站,探訪養老服務站建設情況、運營情況及助餐開展等情況。
公益+市場化,這里的助老食堂一日三餐開設
商場林立,周圍有萬象匯、宜家……年輕人常常聚集在此,又處于地鐵2號線與4號線的遼陽東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中韓街道羅湖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就坐落于此。該養老站不僅服務老年人,還給年輕人提供便利。
“這個養老服務站的地理位置好,許多年輕人聚集在此,不少年輕人中午也過來就餐。翻臺率高,從上午10點半到下午1點半都有顧客。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吃飯比較早,有時10點就到養老站和老伙伴聊天。”萬林集團醫養事業部總經理劉序田介紹,這里是中韓街道唯一一家三餐提供餐食的養老站。雖然今年9月28日才開始營業,但是吸引了不少顧客,目前日均服務220名顧客。
中韓街道羅湖路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助老食堂以助餐為特色,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采用公益與市場化結合的方式,其中助餐采用集采+中央廚房+中心廚房+服務站(分餐點)的模式。
除此之外,劉序田說,“我們設置了幾個群聊,提前一天公布第二天的菜單,讓老人可以根據喜好安排就餐。”
全市首個智能助老食堂,內藏玄機
隨后,大家來到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同和路社區養老服務站,這里的助老食堂從外形看似乎與普通的食堂無異,但卻內藏玄機,這里有全市首個智能助老食堂。
于亞玫展示餐盤的條形碼
“智能餐廳主要依托智能餐盤,餐盤上有條形碼,打菜時老人將餐盤往盛裝不同菜品的加熱盤前掃一下,就可以自動顯示老人的餐盤碼。然后老人在取餐時,系統會通過盛裝菜品的加熱盤內菜量的總重量變化,來計算老人用勺取餐的重量。上方的屏幕可以清楚地看到勺內的重量及價格,這樣就能夠讓老人自由控制取餐的克重。這是‘前減式’的計算模式。”市北區民政局養老科科長于亞玫介紹,餐廳從10月30日營業以來,深受老年人歡迎。“通過這種方式老年人能夠自主選擇、自由打餐、精準核算,還可以科學分流,老人不會再擠在同一個菜品前。”
于亞玫演示智能食堂老人打菜的場景
“通過這種形式,將單一的助餐點變成自助餐的形式。剛開始擔心老人是否能接受這種方式,沒想到老人們都覺得很新奇,特別愿意參與其中,都來恣了,學習一次就會使用了。”于亞玫說。
智慧餐廳每個加熱盤上的屏幕
智能助老食堂還能通過老人購買餐食的種類及數量,監測到老人的飲食結構。“未來想把這種服務放置在前端,讓老人在自己手機上就能看到吃了多少,碳水量是否超標等。”于亞玫說。
嵌入式便民服務,便捷老人生活
當一行人來到市南區珠海路街道辛家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門而入時,大家都恍惚以為走錯了地點。這里有便民服務中心、輔導班、咖啡廳、興趣班、助老食堂、課后托管、兒童休息樂園、心理輔導室……
市南區珠海路街道辛家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的書法作品
“為了便捷居民的生活,我們在社區打造嵌入式便民服務。快過年了,很多老人愁著灌香腸,我們食堂灌了香腸,方便老人購買。價格也比外面的便宜,只保個本錢,一斤20元。老人還可以到社區推拿,這里的推拿都是專業人員,手藝也是有口皆碑。”珠海路街道辛家莊社區黨委書記、黨委會主任辛筱霞介紹。
辛筱霞細心地介紹著社區的每一處,體現著便捷老人的設施及服務……在隨后召開的說明會上,市民政局相關負責同志圍繞市辦實事項目概況和進展情況作了詳細說明,并與
在座群眾代表進行了互動交流,同時請代表們對實事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議、提出意見建議。現場氣氛熱烈,市民政局市辦實事完成情況得到了代表們一致好評。
據介紹,青島養老服務市辦實事工作開展以來,市民政局全力推進村(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積極構建廣泛覆蓋、便利可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市辦實事500處養老服務站已全部建成運營且驗收合格,并超額建成運營50處養老服務站,有力促進了全市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實習生 史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