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昔日“海底荒漠”變身“綠水青山”

2024-07-26 16:40 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閱讀 (15907) 掃描到手機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永端 劉文

2019年,張壯志首次參與了煙臺市萊山區四十里灣海域的海底生態調查。

當時的海底呈“粉質泥沙”狀,海洋生物極度匱乏。正是鑒于此,“海底荒漠”治理號角在這里吹響,一批批經過特殊預制的魚礁投向了10米水下的泥沙之上。自此,礁石上開始出現并繁殖起各種藻類。

“耕海1號”,誓做未來海洋產業引領者

當海藻在魚礁上越積越多,越長越高,來這里安家落戶越冬的貝類、海蟹和魚類等水生物也多起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鏈,早前的“海底荒漠”如今已成“綠水青山”。

“荒漠化”了的海底

身為高級工程師的張壯志,2019年首次參與了煙臺市萊山區四十里灣海域的海底生態調查。

俯瞰“耕海1號”,如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四十里灣海域

“當時參與調查,是為‘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工程建設做準備。”張壯志說,“我們的潛水員潛入10米海底,展現在眼前的是粉質泥沙底,水生物很少。”

作為調查成員之一的張壯志早前曾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4項,在國內率先實現海帶克隆育苗規模化應用,參與過牟平北部云溪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研發了大葉藻高效移栽技術。

俯瞰“耕海1號”,如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四十里灣海域

當張壯志和其他海洋專家看到海底呈現的“粉質泥沙底”時,頗感意外。而在當時,水藻極少的泥沙底,哪怕能零星見到海膽,其不光數量少,個頭也小得令人揪心。此時的張壯志才深切意識到“垂釣者在近海釣不到魚”的原因,是海底基本上沒魚。

往往是,一提到荒漠化,人們會馬上想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我國北方干旱地區的荒漠化,殊不知我國一些海域也出現海底荒漠化。

俯瞰“耕海1號”,如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四十里灣海域

“毫不夸張,當時我站的這個位置的海底,之前基本‘荒漠化’了。”這個初夏,站在耕海1號棧橋上的張壯志,目視眼前大面積海域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深10米的海底難見魚,“心情不能不沉重”。

當海底見不到魚蝦,甚至連貝類、螃蟹都成了稀罕物,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著這一片海底具有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資源量和海洋生物品種已經極度匱乏了。

俯瞰“耕海1號”,如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四十里灣海域

現實就這樣擺在了眼前。根據規劃,2019年8月,“耕海1號”在四十里灣海域正式切鋼開工。

為水生物造家

“耕海1號”由山東海洋集團投資建設。對建設者而言,“耕海1號”建設的目的是將漁業養殖、海上旅游、科技研發等功能結合,提升漁業養殖效率,實現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打造“藍色糧倉”。無疑,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建設者們一邊如火如荼地在茫茫大海上打樁,一邊深思如何治理10米水下的“海底荒漠”。

俯瞰“耕海1號”,如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四十里灣海域

治理荒漠化的海底,不是拍著腦袋臆想。四十里灣海域面積巨大,海底各個區域不盡相同,每個區域適合生長繁衍、過冬的魚蝦、貝類、螃蟹各不相同。而全球治理海底荒漠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海底投放人工魚礁。

“魚礁投放的種類,要根據海底狀況以及棲息海洋生物的特性進行。”張壯志說,“就此,潛水員多次在四十里灣海域深潛觀測,獲取樣本,并將這些樣本帶出水面研究分析。”

海參在礁石上生長

研究分析后,山東海洋集團選取了局部海域投放人工魚礁進行試驗。

“魚礁上生長出了大量的海藻,試驗的這一結果出乎預料。”張壯志說,“有了海藻,就等于在海底栽下了梧桐樹,有了梧桐樹還擔心鳳凰不來?”

海底被監控的魚類生存瞬間

事實證明了海洋專家的判斷,當海藻在魚礁上越積越多、越長越旺時,海底的貝類衍生了,魚蝦游來了。隨之,海洋集團確定要在海底大面積投放砼構件礁、六邊形鋼結構礁和海珍品增殖礁。

海螺在魚礁石上繁衍生息

2022年10月,當第一批經過特殊預制的魚礁運抵四十里灣海岸,隨著大型吊車吊著第一塊魚礁劃過海空,穿過海平面緩緩落入海底泥沙之上,耕海1號周邊“海底荒漠”治理號角正式吹響了。之后,各類魚礁源源不斷運往這里,投放時間一直持續到2023年2月。

魚翔淺底

“治理‘海底荒漠’,實際上就是為海洋生物‘造家’,尤其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山東海洋集團煙臺耕海運營公司總經理靳海峰說,“首期向海底投放了3.7萬空方魚礁。”

經特殊預制的魚礁被放入海底

魚礁的投放沒有讓科研工作者和施工人員失望。魚礁放入海底數十天后,礁石上出現的各種藻類繁殖起來。

“藻類的出現,勢必讓一些貝類有了天然的食物源。”張壯志說,“同時,食用藻類的海參也出現了,魚礁所放之處還成了海參的家園。”

經特殊預制的魚礁被放入海底

貝類與海參,不是出現在魚礁上家園僅有的水生物。此時,海蟹和野生小魚、小蝦也來了,這些魚蝦食用海參和貝類排泄物中的養分。

“之前,海蟹、小魚和小蝦為何不來?”張壯志說,“荒漠化的泥沙底,沒有食物來源、棲息地和庇護所。”

經特殊預制的魚礁被放入海底

房子有了,海底家園建成,藻類水草豐盛,來這里安家落戶、棲息、庇護甚至越冬的水生物越來越多。從魚礁到藻類、水生植物,再到貝類、海蟹和魚類,如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鏈。早前的“海底荒漠”歷經生態修復,如今已成“綠水青山”。

經特殊預制的魚礁被放入海底

“這是黃魚,這是黑魚,還有真鯛、斑石鯛,海參在蠕動,海蟹在爬行。”在“耕海1號”的實時監控大屏前,工程技術經理趙全福目視大屏說,“水下安裝的攝像頭,清晰可見‘海底綠洲’,兩年前的‘海底荒漠’,如今‘魚翔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