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信息化帶來大變化丨“信息化+工傷保險” 五大業務線上辦

2023-09-18 13:22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262159) 掃描到手機

編著按

當前信息時代下,信息化浪潮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從經濟發展到民生服務,從日常工作到生活細節,信息化場景無處不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可視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設,是重中之重的作業。近年來,青島市緊抓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信息化發展,以信息化助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信息化成果不斷涌現。

半島網9月18日訊(記者 梁湘)職業病“免審即辦”、工傷“容缺受理”、認定“遠程速報”……“信息化+工傷保險”,五大業務線上辦理,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帶來的信息化場景,正在推動民生服務向著更便捷、更高效、更高質量方向發展。

工傷保險線上辦,信息化讓服務更便捷

今年8月,市民孫女士工作中不慎摔傷,造成膝蓋、腰以及下肢損傷。經認定為工傷后,青島市工傷部門通過“遠程鑒定資格判定”系統,依據孫女士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以及醫療費用等信息,判定符合遠程鑒定標準,并發送遠程確認短信。原本需要本人現場辦理的事項,均轉移為線上辦理,這讓腿腳不便的孫女士深感“信息化的好”。

被孫女士大贊的“遠程鑒定資格判定”系統,正是青島市推行的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中的一項功能。

2021年4月,青島市以創建全國大數據輔助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試點城市為契機,在全國率先推出集工傷遠程速報、遠程視頻調查、智能化鑒定、遠程視頻鑒定、職業病與工傷認定同步確認的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切實解決了傳統工傷認定時間長、調查取證難、危重病人出門難等問題,讓市民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捷。

同樣感受到信息化帶來便捷的還有張先生的家屬。張先生是青島某公司職工,因在工作中頭部受傷,腦部大面積出血。由于其現在生活無法自理,青島市工傷部門通過“遠程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系統,對其進行遠程鑒定。本人或家屬通過移動端進行身份確認后,即可同專家和工作人員進行連線,開展在線傷殘診斷,極大地減輕了家屬辦理業務的負擔。

“符合遠程鑒定條件的,我們還會通過電話聯系,告知市民可以通過遠程鑒定,盡量讓大家少跑腿。”青島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

解決難點堵點,信息化讓效率更高效

從試點到推廣,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是一次信息化的有益嘗試,從市民反映的難點問題入手,解決現場舉證難、異地調查難、認定協同難、現場鑒定難、公平鑒定難、政策關注難等六大問題,既提高了服務效率,又為市民節省了辦事時間。

作為工傷認定的首要環節,“工傷快報系統”可謂是為市民減少跑腿的第一環。通過平臺,在工傷事故發生48小時內,職工或單位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愛山東政務服務”的“青島人社-工傷快報”模塊,上傳受傷短視頻、照片,對事故進行簡單描述,系統自動定位工傷申報地點和時間,從而提升現場證據的精準度,無特殊情況下5個工作日內即可作出認定結論。

被外派至莫桑比克工作的劉先生,工作期間突發意外,腿部受傷,如按傳統工傷認定,需通過異地現場調查等流程,時間長且效率低。“工傷視頻調查系統”上線后,工傷部門工作人員通過人臉識別、視頻問詢、電子簽名,開展遠程調查工傷事故,系統自動生成調查筆錄,一次性解決了異地調查難的問題,也為市民減少了認定時間。

職業病“免申即辦”同樣為市民帶去了便利。現階段,青島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已經對接職業病防治院,構建部門協同機制,在職業病確診時,同步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同步將結論信息導入勞動能力鑒定系統和工傷待遇系統,自動進入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和工傷醫療費結算等工作環節,市民即可享受“一次辦好”的便利。

面向未來,信息化服務更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青島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運行以來,已經覆蓋全市320萬參保職工,28萬參保單位,建立了76萬份工傷保險職工大數據檔案,大數據模型應用3萬人次,累計完成國內外遠程視頻服務500余次,個性化推送消息21.5萬次,輔助專家出具勞動能力鑒定結論10880余次,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傷保險智能化服務體系。

2023年6月,青島市發布了全國首個針對勞動能力鑒定智能化服務工作的地方標準,填補了國內標準空白,為全國勞動能力鑒定領域智能化、規范化建設提供了“青島經驗”。

下一步,青島市將以 “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抓手,完善“數據共享”標準,對多源、異構、分散的數據,按照統一規范標準,進行整理、轉換、清洗、融合,讓數據“為我所用”,用數據反哺業務。同時,優化“智能輔助”模型,使“工傷案件相似度模型”“遠程鑒定人員篩選模型”“傷殘級別判定模型”等模型,具備隨數據積累自我優化的能力,成為“7×24”小時在線的工傷保險智能機器人。

除此之外,平臺還將建立“遠程服務”規范,通過制度建設,建立遠程服務和“政策找人、服務找人”的標準,進一步突破傷(病)情、時間、地域甚至國界的原有制度限制,打造信息惠民、數字利民的典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