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緒花,女,69歲,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袁家村村民。
主要事跡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溫暖的承諾。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70歲的趙緒花17年如一日地照顧植物人丈夫,用不離不棄寫就“最美愛情”。“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懂什么是愛情。我們只知道兩個人要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誰也別放棄誰。”趙緒花說。
臨近新年的噩耗。17年前的臘月初十那天,天氣昏暗,氣冷風狂,正在做飯的趙緒花接到丈夫車禍的噩耗,一陣眩暈中她抓起包飛奔至醫院,手術室“搶救中”的指示燈刺眼地亮著,她一下子跪倒在地,失聲痛哭:“你快回來,你睜開眼看看我!”……經過長達近7個小時的手術,丈夫的命終于保住了,但因左側顱腦粉碎,右側顱腦受傷,導致一級傷殘,陷入意識全無的植物人狀態。大夫一再搖頭,對病人的狀況表示無奈和同情,而對于趙緒花來說,眼看著丈夫分別前還是健壯的八尺男兒,現在就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心生一陣絕望,但是轉念想到丈夫最大的幸運是還保有生命,這也是全家人的幸運,即使明擺著日后自己要為了丈夫付出全部的辛苦,她在那一瞬間也知足了。
為了丈夫變成“超能女人”。“該起床吃飯啦!”“來,再吃一口”……每天,趙緒花都會重復地對著躺在病床上的丈夫說著這些鼓勵的話。可是,17年來,她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回應。
17年來,丈夫進行了兩次顱腦手術,住院時間長達一年,重度昏迷期間做了氣管切開手術,不能自主呼吸,隨時都要吸痰,若不及時吸痰,被痰卡住容易導致窒息,尤其是晚上,更容易出現危險。趙緒花主動向護士請教,學會了吸痰,丈夫住院期間,她吃住在醫院,一直守在丈夫身邊,寸步不離。
丈夫出院剛回家時,沒有醫院的搖床、氣墊,也不能用吸痰器吸痰,不能用胃管喂飯,護理方式的改變成了擺在面前的最大困難。每次喂飯前,趙緒花要把食物都打成糊,然后一滴滴地喂到丈夫嘴里,說起來簡單,因為丈夫幾乎失去吞咽能力,最初的幾年,即使是一包牛奶,她都要喂上4個小時,涼了熱,熱了涼,等喂完了丈夫,自己早已是饑腸轆轆、精疲力竭。
丈夫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很容易壓壞皮膚,引發褥瘡,她就嚴格按照大夫的要求,定時給丈夫翻身、拍后背,每天翻身次數達十幾次,還自己一針一線縫制了大大小小的枕頭給丈夫墊在頸部、脊部、腿部,便于丈夫坐立、側位休息。回家16年來,丈夫渾身無一處褥瘡。
丈夫人高馬大,洗頭洗澡、理發刮胡子也是一大難題。剛出院的那段時間,趙緒花一個人實在搬不動,只能等孩子休班回來才能完成,但這樣總是會不及時,她就嘗試自己動手,一遍洗不徹底就洗兩次、三次,終于摸索出來自己一個人給大個子丈夫洗頭洗澡的方法。再后來,她又開始自己動手給丈夫刮胡子、理發,摸索著怎樣喂飯不嗆,研究怎樣的流質食物最適合刺激吞咽;合理安排時間給丈夫喝奶、吃水果,補充營養……當前,她已經可以輕車熟路得把丈夫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丈夫即使身居病榻也保持好氣色,身上從不起褥瘡,房間沒有一點異味。
一身病痛也無怨無悔。17年,趙緒花再也沒有了屬于自己的時間。每天,她要為丈夫上午下午各做一次霧化和吸氧,每兩個小時搬動翻身一次,一日三餐做飯喂飯,取藥喂藥,每天按摩針灸兩個小時……熟稔的動作背后,是她每一次的大汗淋漓,手酸腰痛,17年來從未出過一次遠門,即使出門買菜和日用品,她也要急匆匆地趕緊趕回來,生怕丈夫不舒服。由于長期的疲憊,年近七旬的趙緒花,身體素質迅速下滑,糖尿病、腰腿痛病、婦科病、寒冷所致的手指腱鞘炎證都明顯的表現出來,發作起來,渾身疼痛,難受至極。但她每一次都拒絕住院,堅持用藥物治療,因為她放心不下別人照料丈夫,更擔心給孩子添麻煩,總是說她:“只要我能動彈的動,我就自己照顧,這樣心里踏實”。
17年,鐵杵磨成針,奇跡在細微處發生著,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她親眼看見丈夫睜了睜眼睛,動了動嘴巴,伸了伸手指……無數個平凡的瞬間,都讓趙緒花熱淚盈眶,不管付出多少個白天黑夜,只要丈夫有一點點進步,趙緒花便感覺自己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
“只要是為了他好,再苦再累,我也愿意的!”趙緒花說,跟她同歲的丈夫脾氣很好,沒出事之前,兩個人感情一直很好,相濡以沫。“我現在的愿望就是他能多活幾年,享享福。現在生活好了,兒女又很孝順,我想讓他能多吃點以前過苦日子吃不上的好東西。有他在,我就有個伴兒。有他在,孩子還有個完整的家!”
家是一份責任,還要靠彼此的真誠相愛;家是溫暖的港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為有了家人的存在,才讓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變成故事,充滿感動。17年里,趙緒花在丈夫患病的日子里,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用愛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溫暖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