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我國改革開放已迎來四十華誕,作為一個與改革開放同齡的熱血青年,我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四十歲生日。四十年的時間里,我的祖國、我的家鄉和我的家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叫王術軍,出生于1978年12月,是一名返鄉創業的熱血青年。當初懷揣著夢想,抱著為父老鄉親為家庭干點事兒的信念,我毅然從房地產公司的中層領導崗位辭職,回到家鄉搞起了蛋雞養殖事業。
創業路上有淚水,有汗水,更有喜悅。不知不覺間,這一干就是十二年。我的蛋雞養殖隨著國家科技的發展大潮,經歷了傳統的人工飼養、機械化飼養、全自動化標準化養殖模式三個階段,從最初的四千只雞發展到現在的八十萬只雞,參與并見證了我國蛋雞業的發展。
我的蛋雞養殖故事要從2006年6月說起。當時的我心情無比的沉重,也無比的矛盾,因為我一直在家搞蛋雞養殖的父親去世了,留下一個能容納六千只雞的很傳統的蛋雞場,當時想便宜點賣掉但也沒人要,閑置起來又覺得太可惜。雖然規模不大,也沒有多先進,但畢竟是父親辛勤經營了12年,并靠這個小雞場的盈利供應我和姐姐大學畢業,我們對它的感情是可想而知的。父親從1994年開始發展蛋雞養殖,1995年被濰坊市人民政府評選為農民科技致富帶頭戶,家庭的這個產業對于我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上學期間的節假日,都會幫助家里撿蛋、喂料、飲水、清糞,幾乎什么活兒都干過。
父親的離世,相當于家里的頂梁柱倒塌了,可現實也立即擺在了眼前:住院費及手術費是借了親戚的和我從單位提前預支兩年的工資,現在家里已經是負債狀態;雞場還有兩千多只雞即將產蛋,在父親帶起來的那批老雞農或其他人看來,老王走了,我家養殖蛋雞的這件事也就到此為止了,除了扼腕嘆息,他們也只是同情和無奈。怎么辦?
思慮再三,我下定決心賣掉市內的房子,回家養雞。這個決定,遭到了家人及親戚朋友的一致反對和不解:首先是我有一份大多數人羨慕的工作,已經是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剛剛獲得全市書法比賽二等獎的第一名,收入也穩定可觀,辭掉這份工作太可惜;其次是我一個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書生,不是畜牧專業科班出身,即使能吃了這個苦,又能勝任這個跨行業的挑戰嗎?母親因為父親的離世,本已傷心欲絕,再加上我要辭職回鄉的決定,幾乎讓她到了抑郁的邊緣。在她心目中,兒子從小很優秀,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去,現在又要回到農村,干著外人看來不體面的養雞行當,她不僅受不了左鄰右舍的說三道四,更擔心兒子吃不了這個苦。
知母莫若兒,我知道母親心里的顧慮,更清楚鄰居不理解的眼光,可無論他們怎樣,我內心的主意已定。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人,我要撐起這個家,這么多年來的耳濡目染,我對養殖這個行業也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于己于家,我都要勇敢地嘗試并經營好父親留下的蛋雞場。
說服母親后,我和妻子開始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養殖生活,每天早起晚歸,臟活累活都甘之如飴,雖然辛苦,但一天下來也覺得充實。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經常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情也慢慢地恢復了。就這樣,為了充滿希望的未來,更為了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我們夫妻倆在眾人的惋惜和嘆息中開啟了蛋雞養殖的人生。
為了改變現狀,跟上時代和科技發展的節奏,我們邊學習邊總結養殖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了三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完善發展。就這樣,三年時間把三棟老雞舍推倒,重新建成四棟存欄一萬只雞的規模,實現了自動清糞、自動飲水、自動喂料。整個過程雖然不是一帆風順,經歷了坎坎坷坷,但都被我們一一克服和解決。
2008年的10月,兒子的降生給我們這個沉悶的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更給我們夫妻帶來了信心。為了這個夢想,我倆開始實施第二個三年計劃,在鄰村買了20多畝土地,根據正大集團的發展理念,2011年注冊成立濰坊運興禽業有限公司,興建了山東省最大單棟存欄5萬只的標準化的育雛育成雞舍,環控采用變頻風機,雞舍墻體采用雙層保溫并實現了全部機械化,有了梧桐樹,自然引來金鳳凰,江蘇、山東等地的大客戶紛紛來公司參觀。我跟妻子沒有因為成績和好評而驕傲,而是乘勝追擊,于2013年建成國內最大存欄10萬只的五列四層疊層籠養雞舍,雞糞由清糞帶傳送系統,做到了糞不落地,從而保持了舍內空氣良好;率先使用屋頂變頻風機通風模式,提高了效益和品質,并在年底的全省蛋雞工作會議上作了匯報,推廣了傳送帶清糞技術等健康養殖方案,帶動威海、即墨、濰坊等地標準化蛋雞場的建設。同年12月底,由濰坊運興牽頭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正大、青島易邦等16家大學及省內龍頭企業成立了山東省標準化生態蛋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標準化蛋雞場,累計推廣蛋雞存欄300萬只,覆蓋全省,輻射江蘇、河北、安徽等多個省份。
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我和妻子緊跟著計劃并實施第三個三年計劃。2015年,在15萬只存欄規模的基礎上,引進合作伙伴,同時引進美國僑太公司四套存欄52萬只雞的籠養設備,并根據行業的發展趨勢,果斷采用天然氣供暖,事實證明,我們所做的一切決定都具有前瞻性。根據近十年的養殖經驗,2016年,我們又征用300畝土地,成立山東牧族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規劃存欄200萬只蛋雞,單棟存欄15萬只,實現全自動數字化養殖,公司也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蛋雞場及山東省畜牧協會禽業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等,我本人也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科技特派員。
苦心人,天不負,值得欣慰的是,在給父親上九年祭祀時,我們的養殖現狀和規模都已大大超越了原來制定的計劃目標。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一刻,創業的艱辛和幸福的喜悅融匯在一起涌上心頭,想到可以用事實和成績告慰父親,我跪在墓前淚水奔流.....。
有人說,我是蛋雞養殖業同行中書法最好,也是書法界雞養得最好的,雖然是調侃,但我認為這更是一種認同。細細回顧這十年的經歷,我體會到,無論書法藝術還是蛋雞養殖的一線生產,都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干出成績,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認準一個目標,才能走的更長更遠。認識到這一點,我更加堅定地只認準蛋雞養殖,并著手計劃引進專家教授把淘汰蛋雞的深加工項目發展起來,同時引進院士工作站,針對蛋雞的生長特性,把各階段的營養配方更加科學合理化,實施減少蛋白原料的添加,把蛋雞產業鏈的深加工做好,提高附加值。
我對蛋雞事業的激情從來沒有改變過,也深知創業路上沒有成功,只有成長,如履薄冰。幾年來,在我的帶動下,周邊20多家發展了標準化健康養殖,提供農村就業崗位220余個。我的目標是利用種養結合的循環模式,把雞糞生產加工成有機肥,然后進行還田利用,這樣既作為肥料又改善土壤板結的問題,以石橋子鎮的1.6萬畝農田作為試點,輻射整個諸城市的大田經濟作物、蔬菜、瓜果及園林的100萬畝的土地,從而帶動其他養殖企業和合作社服務三農,可增加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還能帶動產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雖然經歷了蛋雞養殖的風風雨雨,但在改革的春風和國家的政策的指引下,我們兩代人經過24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實現了蛋雞夢,也成為萬千個蛋雞從業者的縮影。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普通勞動者,我深知自身擔負著健康食品的重任,以后的路還很長,也會有曲折,但我們一定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長風破浪,砥礪前行!
作者:王術軍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87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