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不到,一個小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空氣清新,花果飄香,游客如織;漂亮整潔的連片鄉村農房,隨處可見的“文旅新村”字樣……
西海岸新區蟠龍庵村,依托交通優勢和特色養殖資源,因地制宜,開拓了發展致富的新路子。“我們村的人,在自家門口就能賺錢。”村民們高興地說。
曾經的記憶
蟠龍庵村得名于村內曾有一座小庵,歷史上,這座小庵因為位置特殊曾被寺院接管,清雍乾時期,寺院管理混亂,部分土地被寺院主持廉價賣給周圍村莊,因而不斷有人口遷移到此,導致村莊規模越來越大。清嘉慶年間,寺院的僧人因橫行霸道被驅趕,寺廟被搗毀,寺院逐漸衰敗下來。
消失的寺院并沒有給村莊帶來好運,相反,直到解放前,蟠龍庵村仍是沿海村莊最貧窮的村落之一。
窮則思變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時,蟠龍庵村在上級部門的引導下,帶領全村父老鄉親將貧瘠的山嶺荒地全部栽種果樹,幾年時間,先后發展果園面積540畝,成為原膠南縣果樹種植面積最大的村莊。幾年后,蘋果掛滿了枝頭,村莊嘗到了豐收的甜頭。為提高果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村里一方面加大對果農的科技教育力度,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另一方面積極引進新品種,打造優質果品基地,力爭把產業做大做強。自2005年起,每年參加技術培訓人數達300余人,開辦果樹講座10余次,大大提高了種植管理水平,先后引進的“紅嘎啦”、“蜜冠”等品種大量銷往全國各地。蟠龍庵村靠果樹富裕起來了,集體積累逐年增多。
集體富裕了不是目的,只有讓老百姓也富起來才是村莊發展的動力。2011年,新一屆蟠龍庵村兩委會上任后,在新任支部書記王玉宏的帶領下,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從政策、用地、技術、資金、物資等方面大力扶持培育特色養殖戶,讓部分農戶靠養豬、養雞、養貂等項目逐漸走向了富裕道路。為了提高養殖經營的科學化水平,村“兩委”組織村民成立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品種引進、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等一條龍服務,有效提高了農民搞生產、學技術、闖市場的能力。幾年下來,全村發展特色養殖達80余戶,年收入達900萬元。
增加幸福指數
為讓村莊繼續發揚崇文重教的傳統,近幾年來,村兩委因勢利導,在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加大對各種基礎設施的投入,一系列文化的基地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建有休閑活動廣場、燈光籃球場、兒童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圖書館、有大型文體活動中心等,如今,這個300多戶的村莊里,文體設施總面積達7500平方米。在抓好硬件的同時,文化隊伍建設也毫不松懈。村莊成立了文體活動小組,組織開展多項文化活動,每到夜晚,村外的樹林里傳來的是鑼鼓隊激越的鼓點和清脆的镲聲;辦公樓前看到的是紅綢翻飛,腰身扭動的是青年秧歌隊;銀杏樹下舞動的是腰身挺拔、整齊劃一的廣場舞健身隊。日積月累,一只只隊伍化繭成蝶,自2010年起,村舞蹈隊連續三年獲得全鎮舞蹈大賽第一名;鑼鼓隊每年都代表全鎮到區里參加文藝演出,獲得大量的榮譽;村里的文藝隊常年堅持創作與排練,精彩節目不斷,在周邊地區小有名氣。如今,圍繞鄉土文化、鄉土名人、鄉土美食、鄉土逸聞、鄉土“非遺”,村里組織文化骨干們聚到一起,編村史、唱村歌、寫村文,辦鄉村晚會、講鄉村故事、話村規民約、演鄉村小品,舉辦鄉村趣味體育賽事,讓村民記住鄉愁、展現風貌、回味鄉食、記掛親人的暖心港灣,為外地游客流連忘返的“家”。
實現鄉村振興
近幾年來,憑借董家口港區建設的機遇,很多村民脫下了“布鞋”換上“皮鞋”。到港上上班,到企業打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2014年,新修建的青連鐵路及疏港相繼開始施工,青連鐵路的董家口火車站、青島地鐵13號線的終點站在村旁開始興建,大項目的建設為村莊發展極大的前景,也讓農戶找到了更多致富門路。借助“美麗鄉村”實施,村內的污水處理、道路拓寬硬化、文旅小鎮的打造、鄉村旅游項目打造等工程都如火如荼展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村民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從村民的臉上,看到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今,鐵路、輕軌、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匯聚于蟠龍庵村周圍,構筑起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新一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蟠龍庵村正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掀起了新一輪的大開發、大發展熱潮。汽笛聲聲中,一曲新的繁榮發展的大戲即將拉開序幕。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5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