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膠州女作家張璋長篇報告文學《發現柴世榮》出版

2016-03-23 10:5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小字體大字體

  

張璋與《發現柴世榮》。



  抗日戰爭對于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我國東北就遭到了侵占,有志的男兒從沒有放棄過抵抗,誕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抗日聯軍也成為了名震世界的英雄部隊,誕生了如楊靖宇、趙尚志等一大批家喻戶曉的抗戰英雄,而與他們同在東北堅持戰斗的戰友中,也有一位來自膠州的將軍 —— 柴世榮,但是天不假年,柴世榮于1944年就犧牲了,他的事跡也被逐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近日記者了解到,由膠州女作家張璋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發現柴世榮》已經出版,讓這位膠州籍英雄的事跡可以為后人傳誦。

  幸為同鄉,得知柴世榮

  “最早知道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在中學時期。”3月21日,記者來到了作家張璋的家中,了解了張璋創作《發現柴世榮》的過程。張璋告訴記者,作為柴世榮將軍的同鄉,學生時代的每個清明節都到膠州烈士陵園掃墓,每每看到紀念堂內柴世榮將軍的遺像,便感到既親切又敬畏:目光烔烔,英氣逼人,眉宇間顯出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與勇毅。而每當讀到遺像下標注的文字,便又疑惑不解:一個昔日警局巡官能拉起3000多人的隊伍?身為綠林匪首的他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的?又怎么當上了東北抗日聯軍的軍長?也就從那時起,張璋開始關注柴世榮將軍這個名字,開始搜集柴世榮將軍的生平事跡,積累東北抗日聯軍的相關資料。

  2004年6月,柴世榮將軍的遺孀、反法西斯老戰士胡真一到膠州洋河鎮魏家莊村尋根。在柴氏族人的土炕上,時任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膠州市新聞中心主任的張璋與胡老盤膝而坐,絮語交談。從她的講述里了解到了許多柴世榮和胡真一老人戰斗的經歷,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然而同為東北抗日聯軍的軍長,趙尚志、楊靖宇等抗日英雄家喻戶曉,而柴世榮的事跡卻鮮為人知,一直默默長眠在蘇聯遠東的深山老林里。“許多抗戰題材的作品,無論是報告文學、影視劇還是人物傳記,沒有一部全面、真實反映柴世榮將軍孤懸敵后,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的文藝作品。即使一些文獻中偶有提到,也是寥寥數語。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張璋說。

  歷經艱辛,尋找柴世榮

  烏飛兔走,不覺數年,2012年開始,年近六旬的張璋不再擔任職務,時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她還原真實的抗日英雄柴世榮想法越來越強烈,她開始細致的構思和整理,并且向東北三省黨史辦公室、政協文史委員會、地方史志辦公室以及民間抗戰歷史研究會等單位發函十余封,搜集相關資料。2014年到2015年,張璋多次前往東北三省,尋訪柴世榮的相關資料。

  為搜集、抄閱相關資料,在寧安縣,她一頭扎進圖書館,一瓶礦泉水一個面包就是一天;為勘查、核實原始素材,她專程到北京、上海等城市請教抗戰史專家、學者;為挖掘、整理被塵封已久的口述史料,她多次到沈陽、哈爾濱探望健在的抗聯老兵,拜訪將軍后人;到中蘇邊境、中朝邊境等地了解線索。

  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抗聯斗爭親歷者,有的已經耳聾眼花,口齒不清;有的早已行動不便,意識模糊。作為寶貴財富的他們正一個接一個地漸漸遠逝,這場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戰,不僅有武力的抗爭,還有文化的堅守,張璋感到一種搶救“歷史遺存”的焦慮和急迫。

  歷史責任,發掘柴世榮

  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張璋開始走訪全國各地的民間,“當時在長春街角的一個書攤,我找到了一本195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冊子,標價是四分錢,而攤主張口就要60,我沒有還價就付錢了。”張璋告訴記者,僅走訪的一年多中,他就自費購買了各種相關文檔、自傳和回憶錄200多部。

  “為了參觀一個抗聯實物陳列館,我去到了吉林省的一個白河鎮。”張璋回憶稱,白河鎮返回市區的火車在夜里三點半發車,僅此一列,然而小鎮夜里卻沒有出租車,張璋只得傍晚來到車站候車室,然而當地溫度只有零下30攝氏度,車站內又條件簡陋,張璋只能靠不斷跑步來維持體溫,“那個冷真是讓人銘記一生。”張璋說。

  第二年春天張璋再次踏上東北的土地,去長白山考察密營群,正趕上化雪季,鞋子每天都是濕的,半截褲腿兒全是泥濘,讓這個年近六旬的女作家吃足了苦頭,但是她卻沒有放棄,“越是深入的調查,越被先烈們的事跡所震撼,一種歷史的責任充斥在心間,催促著我不停的追尋歷史的真相。”張璋說。

  嘔心瀝血,再現柴世榮

  終于在2015年,張璋搜集了大量的柴世榮相關的資料,開始著手創作,時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張璋開始通宵趕稿,希望在這個有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完成創作,讓柴世榮的事跡為人們所了解,“當時每天都寫稿到凌晨三四點中,白天稍事休息,然后繼續創作。”張璋說。

  隨著柴世榮的事跡不斷躍然紙上,柴世榮在白山黑水之間英勇戰斗,頑強抵抗的精神也不斷感染著張璋,讓這個年近六旬的大齡女作家重拾了創作的激情,終于在2015年完成了創作,也為這場十余載的尋找柴世榮之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希望能以文學的形式,向英雄致敬。”張璋說。

  作品問世,獲得肯定

  “《發現柴世榮》是最近才出版發行的。”張璋介紹稱,作品還未出版,一些節選和精彩片段就獲得了多方的肯定,省市的各級文聯和作協組織都對《發現柴世榮》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并且榮獲了“山東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二等獎,省作協和省宣傳部等單位都對作品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柴世榮的事跡無愧于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也無愧于這個時代,希望人們能通過這部作品,銘記這位英雄。”張璋告訴記者,目前她正在整理柴世榮將軍的妻子,反法西斯老戰士胡真一的材料,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英雄,不忘當年的歷史。

  文/圖 記者 張欣健

  長篇報告文學《發現柴世榮》故事梗概

  長篇報告文學《發現柴世榮》的主人公柴世榮,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高級抗日將領,是與趙尚志、楊靖宇一同征戰于白山黑水間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

  柴世榮,1894年春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府魏家莊村(今膠州市洋河鎮魏家莊)。童年時家鄉遇災,哀鴻遍野,隨父母闖關東流落到吉林省和龍縣四道溝子村。少年時入私塾堂讀書天賦異稟,跟父兄進山狩獵練就一手好槍法;青年時期被強擄朝鮮修鐵路三年余,發動勞工鬧暴動,打死日本巡兵逃回國。后考入警局升任巡長又因放走共產黨人遭追殺,落草為匪……“九一八”事變后,柴世榮串聯舊部拉起一支3000多人的隊伍,揭竿抗日,遂走上革命道路。

  柴世榮將軍戎馬半生,歷任中國國民救國軍第四旅旅長、道南游擊區司令、中共吉東省委執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副軍長、軍長等職。1941年底,東北抗聯部隊奉命撤入蘇聯邊境地帶整訓,柴世榮任遠東紅旗軍88旅四營營長。1944年秋,柴世榮帶領小分隊潛回東北境內執行任務,英勇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曾親自派公安部副部長陳龍赴莫斯科尋找柴世榮遺骸,未果。1953年3月6日,毛澤東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名義為柴世榮將軍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3號烈士證。

  十四年抗日征戰,柴世榮屢建奇功,威震東北三省。日寇曾懸賞七萬大洋捉拿人頭。1934年秋中共黨組織將其妻柳素青及子女送去蘇聯。“七七事變”后柳素青攜子回國抗戰。1939年其長子柴京悟在晉察冀戰役中犧牲。1946年女兒柴玉英遭國民黨殺害。柴世榮第二任妻子胡真一,17歲參加抗聯打鬼子。1945年隨88旅返回東北接管新政權,幾次險遭特務暗殺。解放戰爭跟劉鄧大軍南下,重上戰場……胡真一歷任重慶市渝中區區長、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兩次獲授“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勛章。

  柴世榮是東北抗聯第五軍的創建者,與趙尚志、楊靖宇一同橫刀立馬、馳騁疆場……前者國人盡曉,而柴世榮將軍鮮為人知。作者在歷史的縫隙中挖掘出了一個湮沒已久、感天動地的民族英雄;尋找、打撈回了一些教科書里未曾出現過的珍貴記憶、真實史料;全面、立體反映了柴世榮將軍孤懸敵后,爬冰臥雪、鏖戰白山黑水間的英雄事跡。一代抗日名將爬冰臥雪、喋血鏖戰的英雄史詩,終將光耀千秋,彪炳史冊!

  《發現柴世榮》一書的出版發行,填補了中國抗戰文學有關柴世榮將軍生平事跡的空白,拓展了抗戰題材文學書寫的文化視角和歷史形態。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史料,也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最真誠的紀念。

  記者 張欣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本文地址:http://jiaozhou.bandao.cn/news.asp?id=2618422

分享到

青島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百度貼吧 人人網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