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鋼鐵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小小的圓珠筆筆頭都要依賴日本的進口鋼材料。這樣一個讓人尷尬的小細節,折射的是制造業的大問題。今年兩會上,“圓珠筆現象”成為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筆頭材料依賴進口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石橫特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武宗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這家以建筑鋼材等為主要產品的公司能和圓珠筆扯上關系。
在今年1月一篇題為《圓珠筆芯折射中國鋼鐵困境》的報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圓珠筆的產量是380億支;占全世界總供應量的80%,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美元外匯進口。”
可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作者接下來拿張武宗的公司做了一個對比:“這兩億美元相當于兩個石橫特鋼2015年的利潤,石橫特鋼是2015年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盈利的鋼鐵企業。”
對于公司這次“躺槍”,張武宗委婉地進行了回應。“中國制造水平的精度提升得有一個過程。”他結合自己的使用體驗,先后拿國外的風扇、烘干機、排氣扇與國內產品進行了對比,并得出結論:“各行各業都需要從粗放式向高精細發展。”
和國內諸多鋼鐵企業一樣,目前石橫特鋼的主打產品是建材、板材、型鋼。“現在市面上的鋼鐵企業大部分在生產這些大眾貨,附加值低,工藝相對簡單,但市場需求量大,能上規模的都一窩蜂地上了。”石橫特鋼秘書科欒科長介紹。
“至于圓珠筆筆頭及里面的筆珠使用的切削鋼,大家都知道有這么一個市場,但不愛去搗鼓。”欒科長告訴記者,雖然切削鋼的產品附加值高,但對鋼鐵的精度和成分要求高,而且市場需求量小,這導致了多數鋼鐵企業對這個小眾市場并不“感冒”。
“和幾百萬噸和幾億噸的需求相比,還是太小了。大型鋼鐵企業不愛在這上面投入精力。即使打算開發該產品,需要改進的工藝和流程也并非信手拈來這么簡單。”欒科長說,規模較小的中小型鋼企開發小眾鋼材,面臨的問題則是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和經濟實力。
“說白了,我們的精細化還有差距,不僅僅是工藝技術,也包括心態,還有很多需要向國外同行學習的。”欒科長說。
這樣的結果是,目前國內圓珠筆企業的筆頭材料多為來自日本的SF20T易切削不銹鋼線材。
青島一公司參與攻關 小小的圓珠筆頭,折射的是個大問題。今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時,以此為例再談鋼鐵企業調整結構的重要性。
他說,“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現在我國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
其實,“圓珠筆困境”在6年前就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2010年7月,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召集專家組成“制約我國制筆產業核心技術問題和對策”調研組,對浙江和上海的制筆行業實地調研。同年12月,調研報告《制約我國制筆產業核心技術國產化的問題及對策》出爐。
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相關提案引起了國家科技部的重視。兩會結束后,科技部隨即啟動“制筆產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計劃撥款近6000萬元,在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從筆頭材料、墨水及制筆設備3個方面通過技術攻關,打破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科技部官網去年3月發布的消息顯示,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制筆行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這條新聞稿寫道,在筆頭生產方面,項目建成了1000噸/年不銹鋼筆頭線材生產線、8000萬只/年中性針管型彈簧筆頭生產線、4000萬只/年水性針管型筆頭生產線等6條產業化示范生產線,并建成了國產筆頭制造24工位機生產示范點。
青島昌隆文具有限公司參與了水性針管型筆頭生產線的課題。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昌隆生產的白雪牌針管型水性圓珠筆,從筆頭、墨水到模具制造全部自主研發,技術水平和質量可靠性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知名品牌。
“經實際測試,我們研發的切削鋼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和書寫使用性,有望替代國外同類產品。與日本的相比,成本至少降了三分之一。”參與科技部課題的太原鋼鐵有限公司工程師羅剛告訴記者。
中國制造呼喚工匠精神 “圓珠筆現象”是目前很多行業現象的代名詞。它背后折射的中國制造業未來將何去何從。在今年的兩會上,成了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說起中國產品,過去常常聯想到質量一般,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低端轉型后才出現了索尼等企業。”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說,“過去5年是創造奇跡,未來5年則要重創新、補短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王向朝在發言時說:“我本身也承擔著國家比較大的科研任務。我們拿了國家很多的錢來買設備,實際上買的都是國外的部件。這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我們的一些指標所用到的材料、關鍵設備,必須用他們的東西。”
至于中國制造業的出路,他非常認同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也同樣強調了發揚工匠精神,創造中國品牌的重要性。“中國制造業目前面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標準太低,有些國內標準沒有達到國際標準。”孫明波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制定相關政策,保證重要消費品標準一律要達到國際標準乃至超過國際標準。“這樣,我們的消費者就不用跑到國外去血拼,也沒有必要海外代購了。”另外,他還建議,要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強化產品質量的監督執法,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劣幣驅逐良幣。
延伸“電飯煲之問”擊中“制造業皇冠”痛點 “沒有理由,那么多企業做不好一個電飯煲!”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談到“到國外買電飯煲”時“怒了”。兩會代表委員發出的“電飯煲之問”究竟如何作答?怎樣擦亮“中國制造”這塊“金字招牌”?
8日,人大廣東團分組會上,幾位代表為“一粒米”討論開了。“以前以為電飯煲沒什么技術,后來仔細研究了一下,國內企業還真做不了。”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說,“口感真的好,好像能讓米粒在電飯煲里跳舞。”
“什么樣的電飯煲?為什么國內做不了?”
“除了日本兩家公司,我們沒這個專利。”雷軍說。
今年兩會,電飯煲成了“高頻詞”。代表委員關切之余,也折射出“中國制造”的一些短板:制造業大國,卻難覓幾個全球叫得響的牌子;是出口大國,但90%以上是貼牌產品;海外大到大家電、小到指甲刀保溫杯被人搶,國內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庫房積壓嚴重……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企業有“蝶變”的內生動力,也面臨“突圍”的外部壓力。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在企業家們看來,發展機遇仍然大于挑戰,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后,中國經濟前景值得期待。據新華社特派記者 朱艷麗(本報北京3月9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1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