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簽下古樹名木認養“第一單” 浮山所518歲古樹有了專屬“管家”
風口財經記者 王好
每一棵古樹都是活著的歷史,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使者。在青島,部分高齡的“歷史使者”將迎來專屬的養護者,9月28日上午,位于青島市南區徐州路浮山所的518歲高齡的“青島01號古樹”,成為了古樹認養協議的“第一樹”。
古樹找到了“樹管家”
當天,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古樹名木保護行動——暨浮山所古樹認養儀式在徐州路1號的青島中心假日酒店舉行,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相關領導、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領導、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志愿者、青島浮山三陽置業有限公司中心假日酒店志愿者參加了活動。
認養儀式
在儀式現場,青島浮山三陽置業有限公司中心假日酒店代表現場簽署了《古樹名木養護承諾書》,約定了雙方責任,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級領導干部錢達勇為中心假日酒店總經理王海量頒發認養證書,工作人員還現場介紹了樹木養護方法及養護要領。
這棵銀杏樹屬國家一級古樹,樹高20米,胸圍322cm。今后,這棵高齡銀杏樹將由該酒店承擔起養護任務,負責古樹日常養護管理,包括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日常巡護等。
經復壯今年煥發新生
據歷史記載,位于原浮山所村十字大街南端的銀杏樹,系浮山所建制初修建南閣廟時栽植的,為青島市區樹齡最長的銀杏樹,曾被青島市編為古樹名木01號樹。樹上較粗的枯枝,為日本侵占青島與德國軍隊交戰時日本炮彈轟炸所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亞洲唯一一次戰爭留下的歷史痕跡。數百年來,浮山所村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發生著變化,直至1999年村莊改造,這個延續了六百多年的古老村莊從此消失在高樓林立的居民區里,只有這棵見證了歷史滄桑巨變的銀杏樹依然守候著這方熱土。
今年6月份,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等單位工作人員以及古樹名木保護專家等十余人組成“醫療隊”,對古樹進行現場“會診”。經初步檢查,專家一致認為古銀杏樹的病情已經處于“瀕危”狀態,應盡快啟動救護。經近一個月的復壯工作,古樹得到初步救治,目前長勢良好。同時,青島地區第一例“古樹芯”安裝在古樹下,正全方面監測它的生長。
創新保護形式開展“托管”
“古樹名木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價值,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見證者,保護好我們身邊的古樹名木人人有責。”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更好地保護和管理青島市古樹名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山東省、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有關規定,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古樹名木保護行動創新形式,出臺了古樹認養辦法,青島“01號古樹”簽下了認養“第一單”。
“古樹芯”監測古樹生長情況
后期,將在此次認養合作基礎上,對更多的古樹進行“托管”,發動社會力量更好地做好古樹保護工作。
當天,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志愿者、青島浮山三陽置業有限公司中心假日酒店志愿者共同對本次認養的古樹進行養護,清除周圍雜草。該酒店還獲頒“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志愿者聯盟”證書。
相關鏈接:
青島浮山所
曾全稱“浮山備御千戶所”,建制于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是明朝廷為抵御倭寇在青島海域設置的海防重鎮,其防區范圍為當今青島四區和城陽區、嶗山區的局部,是市區最早的村寨之一。
銀杏,又名公孫樹、白果樹,被植物學界稱為“活化石”,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萬年,可謂歷盡滄桑。現在,世界上銀杏科植物僅存一屬一種,且生長在中國,是國內特有樹種。銀杏樹雌雄異株,雌樹結果,雄樹無果,該樹種為長壽樹種,雌株樹齡在20年以上才結果實,因此在民間留下了“爺爺栽樹子孫吃果”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