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故事|請叫他們“青島暖司機”

2025-02-19 08:37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12680) 掃描到手機

2月15日,青島363路公交車駕駛員褚嘉群又收到了一名老家河北的乘客特意送來的錦旗,他沒想到自己的好意讓小伙子惦記了整個春節。

河北小伙子回到青島第一件事就是給褚嘉群送來錦旗

褚嘉群和眾多同事一樣,是在這座城市“畫圈”的人。他們有的已經駕車跑了上百萬公里的路,一直是在這座城市里按規定的路線繞著同樣的圈,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讓自己、讓乘客,甚至讓整座城市畫出一個“同心圓”……

公交司機開私家車

給外地乘客送行李

撿到外地乘客遺忘在車上的行李箱,為不耽誤乘客趕火車,他開著私家車跑了20多公里,把行李箱直接送到了火車站,交到乘客手上。

褚嘉群收到了河北丟失行李箱小伙子的錦旗

“開了十七年公交車,錢包手機相機電腦房產證,幾乎什么東西都撿過!”363路公交車駕駛員褚嘉群說,“春節假期一直到正月十五前后,節慶氣氛中走親訪友的乘客挺多,大包小包的東西提著很容易下車的時候遺落一兩件在車上!”褚嘉群告訴記者,“我們現在車上都配有車載記錄儀,平時顯示行車時間和速度等相關信息,緊急情況下會收到辦公室管家的群發通知。臘月廿八那天我行駛到巨峰路富蘊路站點時記錄儀突然有了提示音,公司管家發來消息,請363路駕駛員注意車上有沒有遺落的行李箱。當時正好我下一站就到達奇峰路始發站,到站點后立馬查看,發現在車廂的后排座椅底下塞著一個銀色的大概16寸的小箱子”。

王迪俊工作照

褚嘉群與公司管家取得聯系后,得知失主是提著大包小包的青島特產和禮物要回河北過年,人都到火車站了才發覺自己少了一個小箱子。“當時距離他乘坐的火車發車還有一個多小時,春運的火車票好不容易搶到,但箱子離他有20多公里的路,又是下午五點即將迎來晚高峰時段,乘客跑回來取箱子肯定是來不及了,正好我下班了,我就自己開私家車給他把箱子送了過去”。

褚嘉群說自己忘不了小伙子在火車站廣場見到他的那種興奮,對方激動得跑上來就抱住他連連感謝,一臉驚喜。小伙子當天如愿趕上了回老家的火車,這位第一年到青島干電焊的工人不但掙到了錢,還在緊急情況下遇上了幫助他的好心駕駛員。“前天小伙子剛從老家回來,一下火車就直奔我而來,給我送來了河北糕點和錦旗!”褚嘉群說,沒想到自己一時的好意讓小伙子惦記了整個春節,“有時候我覺得我和乘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個陌生人的擦肩,而是你只要上了我的車,都像進了我家門的朋友”。

推出“攙一把”服務

主動攙扶老年乘客

車上撿到東西對駕駛員張正昌來說也是屢屢經歷,“我撿到過一個小女孩的書包,她爸爸一邊謝我一邊罵孩子,我趕緊去安慰他們父女;我還撿到過賣家具商戶的筆記本電腦,他們所有數據資料都儲存在電腦里,兩口子也是吵著架來的,對我千恩萬謝,還說我以后買家具給我打折”,張正昌回想著這些有意思的乘客,他駕駛318路公交車24年路,遇到過太多的人。

王迪俊愛惜營運車輛就像愛惜自己的家

318路線是一條南北大線,途經李村、凱德MALL、萬象城等商圈,客流量特別大。24年中接待的乘客多了,張正昌總結了一套自己的駕駛經驗,“不同時段接待的乘客類型不一樣,需求就不一樣,比如早高峰的時候多是上班上學趕時間的,我就要兼顧疏導上下車的人流盡量快一點,別讓他們遲到,還得關注到后門人多別夾到胳膊和學生書包,這時候就是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保障效率;過了高峰期,該是老年人出來遛彎買菜的時段,他們不趕時間,但是更要求平穩,這就要求在起步和駕駛過程中尤其小心,碰到行動不便的和提東西多的老人都要下去攙扶一把,給他們安排個座位避免摔倒。”

張正昌總結出“攙一把”服務法,有老人上下車都會主動攙扶

張正昌說最近幾年隨著地鐵的開通,乘客有所分流,但是老年人還是習慣坐公交車,老人乘客一點沒有減少,反而隨著城市各方面針對老人的設施和政策越來越完善,乘公交出行的老年人更多了。

張正昌攙扶老人上車

“咱自己家里也有老人,我幫助老人的時候,會想到我的父母乃至我自己以后老了,都會受到溫暖的善待吧”,張正昌駕駛318路線24年無違法無事故無投訴,他覺得公交車上沒有大事,難的是把小細節做到極致,讓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一車人都滿意。后來張正昌總結的318路線“攙一把”服務法在隊伍里傳播開來,同事們在幫助乘客的同時也避免了乘客在車內受傷后駕駛員承擔責任的風險。“我們隊伍里每一位駕駛員都把幫扶乘客當作習慣,我的同事陳際武今年57歲了還會背著老人上下車,大家都習以為常,我們這些老駕駛員帶的一批批徒弟都收了徒弟,大家會把幫扶精神傳承下去”。

上班公交路

下班公益路

張正昌還有三年退休,他如今除了日常駕駛,就是盡可能把自己的駕駛技術和服務方法傳給年輕人,“不管開手動擋還是自動擋,不管開油車還是電車,駕駛員想要把公交開得平穩,最高境界就是人車合一”,張正昌參加2024年青島市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拿下一等獎,他說自己快退休了并不想爭多少榮譽,但是競賽考試的那些模擬題的難度,遠比不上真實路況上遇到的各種真實問題,“我希望業余時間指導著更多的年輕人能在這些模擬競賽的歷練中盡快成長起來,我才能安心退休”。

張正昌休班的時候有三個志愿者服務的群,哪里需要他干活他就去,“給社區老人理發,幫人磨菜刀,編馬扎,夏天除草冬天除雪,反正需要志愿者的時候我都去”,張正昌說自己是AB型血,內向和外向的性格并存,駕駛公交車的時候必須嚴謹認真,不能跟乘客隨便聊天,下班后他更想投入人群中,“我去幫社區的老人做好事,其實我們也是一種相互的陪伴,我自己也57歲了,老伙計們在一起說說笑笑干點小活,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放松”。

褚嘉群給社區磨菜刀

張正昌的志愿服務隊伍中,褚嘉群也在,他倆自費購買了編馬扎的繩子、磨刀的工具等等,跟著網上的教程學技術。后來越來越多的公交駕駛員同事加入進來,他們除了去社區做志愿者,還成立了“愛憶起”專門幫助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公益小組。小組成員都是骨干駕駛員,把日常工作中獲得的表彰獎金全部都捐了出來。

張正昌業余時間參加社區志愿服務,自學了編馬扎的手藝

“從2020年開始,我和同事倪少峰、孟慶欣三人將我們獲得各種勞模稱號的獎金全部捐到‘愛憶起’項目作為基金,專項幫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7路駕駛員王迪俊告訴記者,他們能獲得勞模稱號,也多是因為在線路上幫扶乘客而受到的表彰,其中倪少峰帶著車上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老太太一路找家,一共跑了三十個站點才把老人交還給她的家人,為此倪師傅得到當年“山東好人”的稱號。“我們最遠去到膠州小旭一家,他家還有高位截癱的哥哥、心臟不好的爺爺、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我們每年秋收的時候都去他家里幫忙收一收地里的農作物,也定期帶一些生活物資和生活費過去”。

王迪俊給小旭送去學習資料

王迪俊告訴記者,作為四十多歲的公交骨干力量,他已經連續很多年的春節都在跑車,每年下班到達膠州老家吃餃子的時候已經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三點多。“我是黨員也是班長,我想著讓年輕人下班趕緊去談戀愛吧,上歲數的老駕駛員早點回家休息吧,我幫扶乘客的同時也要幫扶自己的同事”。

張正昌業余時間帶徒弟,跟著跑線路,跑一圈一站兩個多小時

如今的公交車駕駛員不僅要把車開好,把乘客的服務做好,遇到突發情況更要隨機應變,當路邊有垃圾桶起火的時候他們會拿上車上的滅火器變身消防員;當有人突發疾病暈倒的時候他們會用上平時醫療培訓的知識變身人工呼吸急救員;當冰雪天氣的時候行車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帶上鏟子參與道路除冰變身環衛工人;還會在工作之余成為給老人剪頭發磨菜刀的社區志愿者。

四通八達的公交線路上,有太多的公交駕駛員們正為我們的便利出行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和熱血,也讓這座城市在他們的車輪下滾滾向前。

褚嘉群業余時間參加社區志愿服務

王迪俊和同事倪少峰一起給小旭過生日

張正昌自費購買了材料、自學手藝給社區老人編馬扎

王迪俊業余時間給社區老人編馬扎

(半島全媒體記者 鐘聞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