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湯圓VS元宵,甜味VS咸味……元宵節甜蜜爭寵,你選哪一味?
新春到,元宵鬧!
今天是元宵節,這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完元宵節才算真正過完年。
元宵節,據說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漢文帝為了慶祝平定諸呂之亂,每到這個時候,一定會出宮游玩和百姓同樂,到后來,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的節日。
在元宵節這天,我們有很多民間習(玩)俗(法),為了解鎖知識庫,確實有必要花兩分鐘時間,了解一下。
吃元宵VS吃湯圓
元宵節,
是吃元宵還是吃湯圓?
如果你問南方人和北方人,
或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元宵和湯圓,
從外表來看好像差不多,
但在制作工藝上,
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北方的元宵,
是在糯米粉中“滾”出來的,
南方的湯圓,
是把餡兒放在糯米片上,
“包”成的,
各地的湯圓還有甜咸之分,
甜湯圓有芝麻餡、豆沙餡、花生餡,
咸湯圓有鮮肉湯圓、菜肉湯圓......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1、做法不同
一直以來都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正月十五,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從這句話不難看出,二者的做法大不一樣,元宵主要是“滾”出來的,而湯圓則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把餡團子沾水,然后放在糯米粉里,經過多次滾動而成的,而湯圓則是用湯圓皮,包上餡料,在手里揉搓而成的。總體來講,元宵的做法比湯圓更加復雜。
2、餡料不同
湯圓和元宵的餡料也是略有不同,因為元宵是北方美食,基本是以甜口味兒為主,而且里邊的餡料比較硬一些。而湯圓則是南方美食,餡料比較軟糯一些,口味兒更加多樣化,咸甜口味,而且餡料還有葷的。
3、吃法不同
湯圓和元宵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所以在吃法上也是不太一樣,元宵可以煮著吃,還可以炸著吃,而湯圓除了煮著吃,還可以炒著吃。
4、烹煮時間不同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會發現我們在煮湯圓和元宵的時候,所花費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煮湯圓煮2~3分鐘就熟了,而元宵則主要煮上6~8分鐘才能成熟。
5、外觀不同
很多朋友在買湯圓和元宵的時候,總是買錯,想吃湯圓買了元宵,想吃元宵卻買了湯圓。其實從二者的外觀上就能看出不同,湯圓因為是包成的,所以外觀非常光滑,摸起來有點黏手,所以需要冷凍起來。而元宵因為是滾成的,所以表面略顯粗糙,并且摸起來特別干燥松軟,常溫也可以儲存。
總而言之,
正月十五,
北方“滾”元宵,
南方“包”湯圓。
吃咸的還是吃甜的,
這個問題已經吵了一個“世紀”了。
說到湯圓,
咸甜之爭已然上升到“世紀矛盾”
湯圓究竟是甜是咸?
首先我們來看【北方戰隊】的呼聲,
“拒絕重口味,還我湯圓小清新!”
“就喜歡芝麻湯圓”
而【南方戰隊】則表示,
“不咸不是湯圓!”
“鮮肉湯圓、咸蛋黃湯圓好吃到爆炸”
更有第三方【小眾選手】紛紛表示,
“湯圓不是應該水果餡的嗎?”
“榴蓮餡湯圓、香橙芒果湯圓不香嗎”
這是要打架的節奏啊!
元宵節習俗
賞花燈
“元宵節”又被叫作“燈節”,
相傳,
在東漢明帝時,
朝廷號召百姓在上元夜放燈,
到了唐代,
不僅百姓們會燃燈慶賀,
就連皇帝也會不時出宮,
“微行觀燈”,
甚至“放宮女數千人看燈”,
直到今天,
賞花燈的風俗依舊存在.
在過去, 未婚女子平日都是,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只有在元宵節這天,
才有機會走出家門,
也多了幾分和心儀男子邂逅的機會。
今晚,
可以約上心愛的那個Ta,
一起在絢爛的燈火下漫步,
濃情蜜意,
火樹銀花,
一切盡在不言中,
猜燈謎
除了賞花燈外,
還可以猜燈謎,
據記載,
猜燈謎在宋朝開始流行,
南宋的時候,
每到元宵節,
首都臨安就有很多制謎和猜謎的人。
他們在紙條上寫上謎語,
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人來猜,
益智又有趣,
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日。
送花燈
送花燈又叫“送孩兒燈”
因為“燈”和“丁”諧音
所以在元宵節前
娘家會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
希望女兒能早生貴子
除了送燈求子
外民間還有“摸門釘”的說法
摸門釘”又被稱作“摸釘”
“釘”與“丁”諧音
“丁”又象征男子
因此又有“走橋摸丁”的習俗。
今夜,
皓月當空,火樹銀花,
愿有人等你在燈火闌珊處。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人民網、浙江新聞、遼沈晚報、新華網、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