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人文青島|以海為魂,乘風破浪——探訪校史館,再現海大建校百年歷程

2024-10-28 18:24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8403) 掃描到手機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文艷

一所百年大學的創立,背后是深厚的底蘊。

10月25日,慶祝中國海洋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在嶗山校區隆重舉行,校史館也已在此前正式開啟。步入海大嶗山校區,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氛圍。校史館內,百年的歷程在不同年代不同名稱的校門中展開……

跟隨講解員,聆聽百年校史,轉角處,“偶遇”那些曾經為學校、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專家們,他們的雕像與身后的照片,定格在實驗室里,定格在校園的小徑中,也定格在了校史輝煌的歷程里。

于是,我們跟隨專家教授的故事,一起走入一個有關海洋生物研究的世界。

學科初建 

一所以海為魂的大學

追溯海洋學科的創立,其實可以從1930年找到蹤跡。

這一年的9月20日,國立青大開學典禮上,面對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校長楊振聲同樣非常激動,在慷慨的講演中,他特別提到了青島的大海,以及大海帶給學校乃至國家的研究資源。

從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到1930年國立青大,青島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焦點。選擇這座海濱城市作為國立青島大學、日后的山東大學作為校址,是有充分考量的。

所以,楊振聲校長才說,青島瀕臨東海,應該依托氣象臺漸次設立海邊生物、氣象、天文、海洋學等學科,海邊的種類繁盛,天氣涼熱適中,若能設立海邊生物學,“不但中國研究海邊生物者皆須于此求之,即外國學者欲知中國海邊生物學之情形,亦須于青大求之”。

于是,一顆海洋研究的種子就此種下。

盡管,在學校的發展中,動蕩的海浪一次次侵襲,楊振聲始終沒有忘卻最初的設想。他帶領學校乘風破浪,于1931年5月,開始著手海洋學科的創立,國立青大以海邊生物學為中心,與正在籌辦的青島市水族館切實合作,正式“涉?!?。

學科的設立,離不開人才的引進。從國立青大到如今的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一直延續著人才師資引進的傳統。而彼時的“海邊生物學教授”,經過一些波折的,這從楊振聲校長1931年5月4日在學??偫砑o念周集會上的演講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今日大學多而人材少之中國,每系能請到一二好教授,便是千難萬難……又如生物系教授,我們第一年因無適當教授,僅請一專任講師,自開辦以來,無日不在物色中。上幾個月請一在法國研究海邊生物學者,而北平研究院又與之爭。請一在瑞士研究生物者,而文化基金委員會又有繼續其津貽之說暫不能歸?!?/p>

楊振聲校長提到的“在瑞士研究生物者”就是,日后的農業昆蟲學家曾省。

不久后,??浴对∠壬鷱碗姂笧樯飳W系教授》為題報道說:“本校前擬聘請現在瑞士之生物學專家,曾省先生,為生物學系教授,接洽已略有成議……本校當即去電,再申前議,已得曾君復電應聘矣?!?/p>

1931年9月,曾省到校后,很快就帶領生物學系師生進行海邊生物的采集和研究,開始將發展海邊生物學計劃付諸實踐,學校毅然從并不寬綽的經費中撥兩萬元給予支持。

師生每兩周采集一次,除了利用平時假日去附近海濱采集,春假、暑假、寒假也被充分利用。青島附近海岸,山東、浙江、福建沿海,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采集活動又促進了學術研究的進步,師生們除了經常在系里成立的生物學會上報告采集和研究發現外,還將研究成果發表。

有趣的是,1932年,師生們將采集到的一種青島本地蟹與魚分別命名為“楊振聲氏蟹”和“曾省氏魚”。曾省到校半年多以后,他的里昂大學博士校友張璽,也就是楊振聲校長提到的“在法國研究海邊生物學者”,于1932年4月以國立北平研究院動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的身份,受聘為國立青大生物學系兼任講師(后為兼任教授)。

其實,最初張璽是因公來青聯系膠州灣海產動物調查一事,楊振聲校長立刻抓住機會,就聘請他到校講授海洋學課,這是學校第一次開設海洋學課程。

海洋學科的創立,使得海洋學科不斷拓展、壯大,富有生命力的種子終至枝繁葉茂,學校逐漸發展成為祖國海洋科教事業的學術重鎮、高級海洋科技人才的搖籃。

1932年9月,國立青島大學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趙太侔接任校長,他秉承楊振聲發展海邊生物學的理念,“極為荷贊”,于1933年春在嶗山沙子口設立的海濱生物研究所,彼時,生物學系主任曾省兼任研究所主任。遺憾的是,研究所因經費短缺而停辦。1934年7月,在生物學系又成立了青島海產生物研究所,該所由國立山東大學首先發起,與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中華海產生物學會、青島觀象臺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等聯合建立。曾省、劉咸等擔任研究所委員會常務委員,研究所主任由新任生物學系主任劉咸(英國牛津大學民族學和人類學碩士)兼任。不過,該所時間也不長。

甘愿奉獻 

一顆墊腳鋪路的石子

“我甘愿做一顆鋪路的石子,做后人攀登海洋科學高峰的臺階”,校史館的一隅,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赫崇本眼神慈祥而堅定,他端坐在辦公桌前,簡單的櫥柜和掛衣架,構建了他開拓物理海洋學的浩瀚空間。

赫崇本是1949年春受聘于國立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的。

1946年復校后,次年的4月,國立山大海洋研究所成立。校長趙太侔聘任動物學系主任童第周為所長、植物學系主任曾呈奎為副所長。成立伊始的海洋研究所計有研究人員16人,大部分由動、植物學系教師兼任,這就決定了該所的研究領域只能以海洋生物學為主。這個海洋研究所是學校歷史上首個經政府批準成立的研究機構,也是同時期我國三個海洋學教育機構之一。另兩個分別是廈門大學海洋學系和復旦大學生物學系海洋組。

由于與青島觀象臺淵源深厚,所以海洋氣象學科在學校扎根發芽,農學院、水產學系相繼開設氣象學課程,而物理學系則于1949年恢復設立氣象組,蔣丙然以及校友、時任青島觀象臺臺長的王彬華擔任授課教授。

赫崇本的出現,讓海洋研究登上了新的臺階。

魚山路9號甲,離海大魚山校區不遠,一條石板小路,劃出了一道點亮科學的光芒,將赫崇本與海洋研究緊緊相連。

赫崇本1932年7月畢業于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于1943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氣象學系深造,并于1947年獲加州理工學院氣象學博士學位。

他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名愛國者。

1948年冬,考慮到國內國際局勢明朗化,出于對順利回國會有困難的擔心,決定放棄快要取得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博士學位,動身回國。在曾呈奎的推薦下,1949年春受聘于國立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孩子們怯生生地叫著“爸爸”,大女兒赫羽在回憶父親時曾這樣說:“對我來說,那時的父親幾乎是很陌生的。父親沒有多余的行李,他帶回來的只是一顆赤誠的心、滿腔的熱血和整箱的書籍”。

來到學校后,赫崇本發現有關海洋學方面的資料很匱乏,便北上到北京購買或訂購物理海洋學的書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海洋教育事業當中,轉到物理學系氣象組后,更是不遺余力。1949年,復旦大學生物系海洋組二、三、四年級大部分學生并入水產系,赫崇本開設了新的專業課程。他的學生、復旦大學借讀生管秉賢在后來的回憶中,提到了赫崇本先生,他說:“收益最大的是得到了赫崇本先生的親切教導,他為我們海洋組畢業班學生開設了高等海洋學、理論氣象學、潮汐學等課程,同時指導我們全班學生的畢業論文?!?/p>

1951年海洋物理研究所成立時,僅有教授赫崇本和講師景振華兩位先生,為了發展物理海洋學研究屬起,他們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而不久后海洋學系的成立,就是在赫崇本的指導下完成,并發揚光大的。那是1952年9月份,廈門大學海洋系理化組部分師生22人來到學校,與原有的海洋物理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海洋系,并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物理海洋專業,并在一年后,成為學校的重點發展學科,師資力量也逐步壯大。

他曾經說過:“我頭上有多少白發,就有多少學生?!彼膭顚W生實事求是。不要盲目崇拜留洋。要做適合中國國情的海洋科研人。他教會學生知識,也教給他們作為海洋研究人基本的本領,據學生侍茂崇回憶:1956年暑假,按照海洋系教育計劃規定,他們年級要進行“海洋求生基本技能訓練”,在短短40天時間里學會搖櫓、使帆、蕩漿和游泳。赫崇本告訴他們,海洋系不是陸地系,是兩棲系。而這項訓練竟救了侍茂崇一命:“30年后,在進行黃河口調查時,夜間不慎落水,我漂到一個錨泊的舢板前,才用它搖回到我們的船上。”

在此期間,赫崇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中,辦公桌前,講臺上,留下了他伏案的身影,唯獨家庭中,經歷了各種磨難,讓他感覺到虧欠。有一天,他在上海督建中國第一艘綜合調查實習船“東方紅”時,突然接到來自青島的加急電報,他日夜兼程趕回家中,直到看到桌上的團圓飯,才知道這一天竟然是除夕。

1958年10月,山東大學主體遷往濟南后,以留在青島的海洋系、水產系、地質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專業、物理系和化學系的部分教研組,以及數學、外語等直屬教研組部分人員等為基礎,經中共中央批準,于1959年3月成立了山東海洋學院。赫崇本率隊將山大留下的三個系(海洋水產地質)逐步擴大為5個系(海洋地質化學物理和生物),專業學科由過去的5個,擴充為10個。

年輕的“山東海洋學院”初步形成了面向海洋的綜合型教育體系。

步步攀登 

一片大師云集的沃土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實驗桌前,面容慈祥的方宗熙先生,正在專注地進行實驗。墻壁上的照片和校史館中的雕像,穿越時空而交匯在一起,讓一位大先生的風范,扎根在一代又一代學子的心里。

“文圣常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地提著已經磨得發白的公文包,行走在上班的小徑上”,潔白的雕像前,校史館的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說。

方宗熙193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獲學士學位,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46年初赴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次年秋,赴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研究人類遺傳學,1949年底獲遺傳學博士學位。1951年2月,幾經周折,終于返回祖國,在北京出版總署任編審?;氐交隊繅艨M的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的心像春天一樣溫暖?!?/p>

“1953年應當時山東大學副校長童第周的邀請,我們一家從北京搬到青島,開始了我們在青島的生活”,方先生的女兒方菁回憶說。

彼時,方宗熙在山東大學生物系任教授。1958年10月,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濟南后,留在青島籌建山東海洋學院生物系。1959年3月山東海洋學院建立后,方宗熙先后任該院海洋生物遺傳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及山東海洋學院副院長。

他一生潛心科學,治學嚴謹,創立了海藻遺傳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海藻(海帶、裙帶菜)種質資源庫和中國第一座海洋微藻種質庫;他是我國海洋生物遺傳學和育種學的奠基人,他領導完成的“單海一號”海帶單倍體新品種的培育,不僅成為開創中國海洋生物細胞工程育種歷史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國褐藻遺傳育種領先于世界同類研究的標志性成果。這一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方宗熙一家住在魚山路26號,在方菁眼里,父親是海洋生物遺傳學家,同時也是科普作家。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寫作,回國后為青少年寫了十幾本科普著作,最著名的就是《古猿怎樣變成人》。“父親除了寫了十幾本科普著作外,還和別人合譯了幾部達爾文的著作,最著名的是《物種起源》。同時還寫了好幾本專著,作為大學教材的有《普通遺傳學》和《進化論》等。父親是大學教授,除了上課做實驗,帶研究生外,只要有時間他就在寫東西”。

1953年,應赫崇本教授的邀請,文圣常從哈爾濱來到青島海洋系任教授。先后任山東海洋學院教授、動力海洋教研室主任、物理海洋與海洋氣象系主任、副院長。1984年到1987年,任山東海洋學院院長,1984年創建物理海洋研究所并任所長。

“他崇尚學術,1962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海浪專著《海浪原理》,并與其他人合著《海浪理論與計算原理》”,在講解聲中,我們了解到的文圣常除了是一位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浪學科的開拓者外,還注重人才的培養。20世紀80年代,文圣常創建物理海洋學重點學科和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出中國海洋學界在國內第一位得到博士學位的研究生。

校史館的墻面上,一封封信件記錄著文圣常教授真摯的感情,他于2000年,把何梁何利獎的10萬元港幣部分捐給學校,設立了“文苑獎學金”,用以獎勵品學兼優、富有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本科生,另一部分捐給家鄉的希望工程。

“文圣常先生,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學子們的成長成才之路,他是我們中國海洋大學的精神燈塔,是名副其實的海大大先生,文圣常先生逝世之后,他選擇海葬,他與海大同在,與國家同在,與中國的海洋事業同在”,講解詞里,是對一位大師的崇敬和肯定。

就在文圣常雕像的對面,播放著海大投拍的電影《逐浪》,講述的就是文圣常與海洋專家、學子們拼搏的故事。

正是像赫崇本、方宗熙、文圣常這樣的專家,才成就了海洋學院的成長。

從1958年遷校,到1962年教育部撤銷山東地質學院建制,人員和設備并入山東海洋學院,學校海洋學科的力量得到了充實。只是特殊的年代里,學校被迫停止招生5年,學校各項事業均遭受嚴重損失。1965年山東海洋學院劃給國家海洋局建制,1979年重歸教育部直屬。1971年山東省對高校布局和專業進行調整,水產系并入煙臺水產學校,1978年初又歸建到山東海洋學院。

1988年1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學校由山東海洋學院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學校的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的比例由1983年的7∶3調整為3∶7,實現了學科、專業結構的歷史性轉折,為學校再次邁向綜合性大學的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10月學校獲準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開始了全面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歷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