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從尋親人到志愿者,青島“姐妹花”多年幫江蘇老鄉尋“根”

2024-06-21 19:45 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閱讀 (4895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曉雯 鐘迎雪

當看到青島尋親人張強(化名)與江蘇的親人相擁而泣,尋親志愿者王培清和任迎春不禁也淚流滿面。經采血比對,信息排查,張強用7個月的時間找到了“回家的路”,尋到了自己的“根”。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江蘇無錫一帶因自然災害,遭遇饑荒,不少嬰兒被送往北方,遍及河南、山東、陜西、河北等地。一些嬰兒被青島市民抱養,王培清和任迎春便在其中。十余年尋親之路,在2015年和2017年,兩人分別找到了親人。是鄰居是發小,緣起緣相隨,從尋親人到志愿者,王培清和任迎春這對“姐妹花”,一次又一次跨越千里,讓更多尋親人看到團圓的希望,與親人團聚。

王培清(左)和任迎春 記者2018年拍攝

尋親志愿者助力團聚

青島尋親人七個月找到“根”

“張強(化名)是家人去抱養的,他養父母告訴了他確切的身世,包括生母的姓名和家里大體的一個氛圍。”6月21日,記者見到了江陰尋親志愿者協會青島服務站的志愿者王培清和任迎春。2006年,被青島市民抱養的任迎春和王培清,去江南參加尋親活動,并于2015年和2017年先后找到了江蘇親人。巧合的是,這對從小在一個院子里長大的發小“姐妹花”,老家居然也相隔不到5公里。此后,二人仍堅持致力于尋親志愿公益,一直到現在。據其介紹,7個月前,張強找到江陰尋親志愿者協會青島服務站,希望能通過志愿者,找到自己在江蘇的親人。原來,張強也是被青島市民抱養的江蘇嬰兒。

任迎春(左)和王培清(右)

看到張強懇切的樣子,王培清和任迎春想到了當年的自己,兩人不約而同地約定:“一定要幫他找到!”“他通過我們的信息排查,采血入庫之后,我們通過數據庫,給他篩選排查。通過家族人的采血比對和排查家族人的排查,歷經了半年多,最終找到了他的家人。”經過不斷地信息排查、比對,志愿者最終找到了張強在千里之外卻血脈相連的親人。六月上旬,張強回到江蘇老家,與兄弟團聚。當看到張強與老家的人相擁而泣的一幕,王培清和任迎春也高興地流了眼淚。“他是幸運的,用了七個月的時間,就找到了家人。幫他成功找到家人,我們也很有成就感。”王培清說道。

志愿者幫張強(化名)找到家人

從“大海撈針”到尋親技術進步

尋親二十余年的志愿者找到家人

“首先是宣傳,讓尋親人不要盲目地找。如果有尋親人求助,我們會幫著聯系,在當地排查信息。找到家人后,幫他們團聚。”王培清介紹,相比20年前“大海撈針”的尋親方式,現在的尋親技術進步了很多,降低了尋親的難度。“我們2006年的時候尋親,是通過開尋親大會,在無錫、常州、常熟等地。后來江陰(尋親志愿者協會)在各地辦的尋親會,我們全國各地所有的尋親人聚集到一起。”王培清說道,現在通過采血的方式將尋親人的信息錄到基因庫等技術,提高了尋親的成功率并縮短了時間。“還是需要積極地來參與這個尋親活動,多途徑地來尋找,其實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同樣志愿者在當地會幫助排查家族信息,尋找孩子的一些信息,所以說尋親人一定不要失去信心。”

任迎春介紹,服務站有一位1959年生人的志愿者于姓大姐,從1998年開始,就開始南下江蘇尋親。相識相知之后,三人成了好朋友,曾數次結伴一起到無錫等地尋親。“多次想放棄,但是每年到了尋親有活動的時候,她又積極努力地去了,我都感覺十分佩服。”經過二十多年的漫漫尋親路,這位志愿者大姐終于在2021年找到了家。“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于大姐在61歲的時候,終于找到了家人。她的經歷也感染了一些和她年齡相仿的人。因為覺得她這個年齡都去,那么我們也得去。”任迎春說道。

尋親路漫漫,溫暖相伴

希望能幫助更多尋親人圓夢

2018年9月、10月份,半島都市報曾持續關注江南尋親,推出《千萬里我追尋著你!一對青島姐妹花,想幫江南老鄉“尋根”》等多篇報道,助力尋親人圓夢。“之前的我倆尋親的時候,真的很難,兩個人開著車,挨個村挨個村去問。”尋親路上,有過無奈和心酸,流過汗水灑過眼淚,王培清和任迎春也收獲著一串串溫暖與感動。“有一次我們去南通做尋親活動,因為我們是外地人,不是本地的,去了那邊語言不通。”任迎春回憶,當時正值寒冬,發尋親資料的時候手指都凍得蜷縮,還聽不懂當地的方言。“但就覺得有一種熱血在里面,不管天多冷,我們搞起活動來還受到當地人的幫助,他們非常配合和理解我們。很多人知道我們都是做公益的,他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來幫我們來排查信息,能幫的都會幫。包括我們送尋親人回家團聚的時候,家人也還有鄰居之間對我們這個志愿者都是非常熱情。”

“絕大多數家人出來找的,是想看看這個孩子活得怎么樣,生活怎么樣。”王培清說道,“父母把我們送出去,他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我們的生活要過得好。其實家里都是農村出來的,哥哥姐姐他們當年的生活環境其實是很苦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農活兒,并不像送出來生活條件這么好。”王培清和任迎春表示,雖然自己的尋親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但最終找到了親人,是幸運的,也希望自己的經歷能給別人一點鼓舞。“大家都看到我們倆都找到了,是有希望的,那么我們也想給他們一個希望。尋親這件事情還是很有可能找到的,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早日跟家人團聚。”二人說道,期待能夠幫助更多的尋親人,畫上團圓的句點。

尋親人物

“紅放”在線尋找南通親人

“每次拉到南通乘客都特別激動”

今年55歲的薛靜,也是當初的江南棄嬰之一。“早就知道我也是從福利院抱養過來的,我的養母委派她的妹妹,就是我的姨媽,把我抱過來的。本來養母是要抱個男孩,去了之后,姨媽覺得我倆確實有眼緣,就抱了我。”多年前,在偶然間,薛靜從姨媽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據相關資料,薛靜介紹,其登記生日是在1969年10月10日,于南通出生。“出生后,現在所稱的唐閘街道,把我送到當地的救濟院,在南通救濟院,我的名字叫‘紅放’。我個人的身體特征是心臟偏右,俗稱右心位,鏡面人。但這不影響我的正常生活,我的身體很健康。”

薛靜

薛靜告訴記者,自己是電視節目《等著你》的忠實觀眾。“每次看我都哭得稀里嘩啦。”幾十年來,尋找江南的親人一直是薛靜的一個心結。“以前上班沒有時間,找資料什么也不方便。現在我也退休了,有時間了,有這個精力了。”退休后,薛靜一邊開起了網約車,一邊與志愿者開始了尋親之路。“每次我拉著南通的乘客都特別激動,就感覺拉著親人似的。”前不久,薛靜就載到了南通來的年輕游客。“他們說來自南通,正好我2023年年末去尋親了,就說起了我這個事。我說我也本身就是南方人,長在北方。他們祝我早日找到親人,我也祝他們在青島玩得開心,就覺得真好。”

薛靜幼年照

薛靜照片

薛靜照片

王培清和任迎春為薛靜加油打氣

“了解到尋親二十多年的于姐,檢測唾液,就能把根找著,更堅定我的信心了。之后又有一個尋親人,也是通過唾液檢測,找到了親人。”不斷有尋親人找到老家,堅定了薛靜尋親的信念。2023年年末,薛靜跟隨志愿者王培清等人,來到南通尋親。“在一個小區里發資料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志很熱情。他看著我的那個照片,說你們是來尋親的啊?”得知薛靜是尋親人,當地的一位男士把她拉到了居民群里,說有個人也在找自己的妹妹。“之后聯系上了,經過比對,收到信息說真遺憾,不是的。”薛靜說道,雖然此行無功而返,但自己感受到了熱情和真摯,也被他人的尋親經歷所感動。“希望能早日與親人重逢,等著好消息!”